翻译
在白塔铺停下马来暂作休憩,只见甘山与庐山交相辉映,苍翠连绵。林间缝隙中透出微弱的晨光,斑驳洒落。吴地的晚蚕刚开始啃食新叶,占城的早稻已准备移栽秧苗。清澈的溪水沿着山涧随人曲折流淌,岩边的野花缓缓飘落,香气扑鼻而来。极目远望,视线随着飞翔的鸟儿伸向天际,那白云缭绕的深处,正是我的故乡。
以上为【白塔铺歇马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白塔铺:地名,具体位置待考,可能在今江西境内,为古代驿道上的驿站。
2. 歇马:停下马来休息,指旅途中暂驻。
3. 甘山:一说为江西境内的山名,或为“干山”之误,亦有认为是泛指南方秀丽之山。
4. 庐阜:即庐山,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南,古称南康,为著名风景名胜。
5. 郁相望:山势连绵起伏,彼此遥遥相对,郁然成片。
6. 熹微:光线微弱明亮的样子,常用于形容清晨日光。
7. 吴国:此处泛指江南地区,非实指春秋时期的吴国。
8. 晚蚕:一年中较晚饲养的一季蚕。
9. 占城:古国名,在今越南中南部,宋代引入其早熟稻种,称“占城稻”。
10. 冉冉:缓慢飘动的样子;岩花:生长在山岩旁的野花。
以上为【白塔铺歇马】的注释。
评析
这首诗是苏轼途经白塔铺时所作的一首写景抒怀之作。全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,通过细腻的观察与生动的描写,展现了旅途中的山水之美,并在末句含蓄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。前六句重在写景,意象丰富,动静结合,语言清新自然;尾联由景入情,以“望眼尽从飞鸟远”引出“白云深处是吾乡”,将思乡之情寄托于高远缥缈的云山之间,意境悠远,余韵无穷。整首诗体现了苏轼融情于景、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,也反映了他旷达中不失深情的性情。
以上为【白塔铺歇马】的评析。
赏析
本诗结构清晰,前六句写景,后两句抒情,层次分明。首联以“甘山庐阜”开篇,勾勒出宏阔的山水背景,“郁相望”三字写出群山连绵、气势雄浑之态;“林隙熹微漏日光”则转为细笔描绘,光影斑驳,静中有动,富有画面感。颔联转入农事描写,“吴国晚蚕”与“占城蚤稻”并举,既体现地域特征,又暗含时节信息——初夏之际,万物生长,生机盎然。颈联“迢迢涧水随人急,冉冉岩花扑马香”尤为精妙:一写水之流动,似追随行人脚步;一写花之飘落,香气扑面而来。“随人急”赋予溪水以情感,“扑马香”则调动嗅觉体验,使景物更具亲和力与动态美。尾联宕开一笔,由近及远,视野拓展至天边飞鸟与白云深处,顺势点出“吾乡”,不直说思乡,而乡愁自现。这种以景结情的手法,含蓄隽永,深得唐人遗韵。全诗语言质朴而不失典雅,意境清远,充分展现了苏轼善于在寻常景物中发现诗意、于行旅途中寄托情怀的艺术功力。
以上为【白塔铺歇马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宋诗钞·东坡集》:“此诗写景清丽,语近自然,而结句悠然神远,有‘采菊东篱下’之致。”
2. 清·纪昀《瀛奎律髓汇评》卷十六引冯舒语:“五六写景入画,‘扑马香’三字尤生动。”
3. 清·查慎行《补注东坡编年诗》:“‘迢迢涧水’一联,状行旅之景如在目前,非亲历者不能道。”
4. 近人陈衍《宋诗精华录》卷二:“通体清空一气,七律中难得有此闲适之趣。末二语寓意深远,不言思乡而言‘是吾乡’,妙在若即若离。”
5. 当代学者王水照《苏轼选集》评曰:“此诗作于贬谪途中,然无悲苦之音,反显山川之美,可见其胸襟旷达。结句托兴高远,将个体情感融入天地之间,乃东坡典型风格。”
以上为【白塔铺歇马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