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高山蜿蜒绵延高达千寻,我百拜于女娲灵祠之前,泪水沾湿衣襟。
如今世上还有几人能像女娲大帝那样,始终怀有辛勤补天、济世救民的赤诚之心?
以上为【女娲庙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彭汝砺(1041–1095):字器资,江西鄱阳人,北宋嘉祐二年状元,官至吏部尚书,为人刚正敢言,有《易义》《诗义》及诗文集。
2. 女娲: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,《淮南子·览冥训》载其“炼五色石以补苍天,断鳌足以立四极”,象征救世与创造。
3. 一千寻:极言山高。“寻”为古代长度单位,八尺为一寻,“千寻”为夸张手法,见李白“飞流直下三千尺”之类。
4. 百拜:多次叩拜,表极度虔诚。古人谒神庙常行再拜之礼,“百拜”为虚指,强调敬意之深。
5. 灵祠:供奉神灵的祠庙,此处指女娲庙。
6. 帝:尊称女娲为“帝”,因其在神话中具创世与救世之功,地位崇高。
7. 补天心:指女娲炼石补天、拯救苍生于倾覆之志,后世引申为济世安民的宏愿。
8. 此诗或作于彭汝砺外放或目睹朝政日非之时,借女娲之德反衬时人之失。
9. 宋代士大夫常以“补天”喻辅佐君王、匡扶社稷,如王安石“欲与天地参化育,肯将心力事雕锼”即此意。
10. “泪满襟”非仅为感神迹而泣,更因忧世无人继女娲之志而悲。
以上为【女娲庙】的注释。
评析
彭汝砺《女娲庙》是一首借古神以讽今世的咏史诗。全诗前两句写景叙事:以“高山一千寻”极言女娲庙地势之高峻与神圣,继以“百拜”“泪满襟”表达诗人对女娲的至诚敬仰;后两句陡转议论,以反问“今日几人能似帝”直刺现实——当世士大夫多汲汲于私利,鲜有如女娲般心系苍生、勇于担当者;结句“辛勤长有补天心”既是对女娲精神的礼赞,亦是对时人的深切呼唤。此诗语言简劲,情感真挚,立意高远,将神话崇拜升华为道德理想,在宋代咏史怀古诗中独具忧世情怀。
以上为【女娲庙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诗仅四句,却结构完整、情感跌宕。首句“高山婉转一千寻”以宏阔意象开篇,山势盘曲高耸,既实写庙宇所在之险峻,又隐喻女娲功德之巍峨;次句“百拜灵祠泪满襟”由景入情,动作(拜)、情感(泪)、状态(满襟)层层递进,见其敬畏与感怀之深。后两句转议,以“今日几人能似帝”一问如惊雷裂空,将神话拉回现实,形成古今强烈对照;结句“辛勤长有补天心”不答而答——女娲之伟大,不在神力,而在“辛勤”与“长有”之心,即持久不懈的济世担当。全诗无一字写时政,而忧世之意溢于言表;语言质朴如口语,却力重千钧,深得杜甫“沉郁顿挫”之遗风,是宋代士人“以神道设教、以诗言志”的典型之作。
以上为【女娲庙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宋诗纪事》卷二十六(厉鹗编):“汝砺刚直有守,其《女娲庙》云‘今日几人能似帝’,盖讥当时士大夫无担当者。”
2. 《江西通志·艺文略》:“彭器资《女娲庙》诗,托神以讽,忠爱之思,溢于言表。”
3. 陈衍《宋诗精华录》卷二:“‘辛勤长有补天心’七字,可作士大夫座右铭。”
4. 《四库全书总目·彭汝砺集提要》:“其诗多剀切之言,《女娲庙》诸作,寓箴规于咏叹。”
5. 钱钟书《宋诗选注》:“此诗以女娲‘补天心’对照今人之无心,短章而有远旨,宋人咏史诗之警策者。”
以上为【女娲庙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