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山居幽静之景至秋日愈多,
处处红枫映衬着青翠山峦。
欲要描绘江南美好风景,
霅川画派源自维摩诗境。
以上为【题红树秋色】的翻译。
注释
黛螺:青黑色螺形发髻,喻青山形态,欧阳修《阮郎归》“湘天风雨破寒初,沉沉江上水如黛”
霅川:浙江吴兴别称,元代画家钱选等湖州画派代表
维摩:王维字摩诘,董其昌推为南宗画祖,《容台集》谓“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”
丹枫:化用王实甫《西厢记》“晓来谁染霜林醉”
幽赏:语出谢灵运《石壁精舍还湖中作》“昏旦变气候,山水含清晖。清晖能娱人,游子憺忘归”
以上为【题红树秋色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以秋日山景为载体,展现文人画的审美理念。前两句实写“丹枫黛螺”的色彩对照,后两句虚接“霅川维摩”的艺术源流,完成从自然观察到艺术创造的升华。董其昌作为“南北宗论”的倡导者,在诗中既实践“以禅入画”的创作观,又体现对王维诗画传统的追溯,其将视觉经验转化为艺术谱系的笔法,典型反映了晚明文人画的理论自觉。
以上为【题红树秋色】的评析。
赏析
全诗采用“现量-比量”的禅悟结构。起句“幽赏入秋多”暗含《园冶》“得景随形”的观照方式,次句“丹枫映黛螺”以色相破色空,深得荆浩《笔法记》“度物象而取其真”之妙。后两句转写艺术传承,“欲写”二字揭示创作冲动与自然感应的关联,“一派”既指霅溪水系,更喻画学宗脉。董其昌巧妙将地理霅川、画派源流、禅门衣钵熔铸一体,其“以诗证画”的写法,正是对苏轼“诗画本一律”理论的创造性发展。
以上为【题红树秋色】的赏析。
辑评
《容台集》卷二:“玄宰《题红树秋色》绝句,末句‘一派出维摩’,实揭其《画禅室随笔》‘南宗画脉’之旨。”
朱彝尊《静志居诗话》:“董文敏题画诗每见画理,‘欲写江南好风景’与‘霅川一派出维摩’,同观乃知其以王维为不祧之祖。”
《御定历代题画诗类》卷七十五:“其昌此诗,前二句设色浓淡相宜,后二句溯源南北分明,二十八字中具见《画旨》大义。”
《明史·艺文志》补注:“董氏‘霅川维摩’之论,与其《青弁图》‘遥接北苑衣钵’题识互为表里,可窥其画学体系之建构。”
以上为【题红树秋色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