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照公诗风极为清雅,如淡月轻云般澄澈。
晴日游丝舒卷飘拂,迷蒙柳絮萦绕飞扬。
我虽厌恶禅道违背人性,他却自有孝顺母亲的深情。
何不辞别这异族统治,重返中原故土前行。
以上为【谷山照僧能诗事母孝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谷山照僧:法号照的谷山寺僧人,生平未详
2. 晴丝:春日虫类吐的游丝,杜甫《春日江村》"燕外晴丝卷"
3. 柳絮:化用谢道韫"未若柳絮因风起"典故
4. 禅悖性:佛教出家违背儒家伦常,韩愈《原道》"必弃而君臣,去而父子"
5. 戎索:异族统治,《左传·定公四年》"启以夏政,疆以戎索"
6. 中原道:泛指宋室故土,陆游《晓叹》"中原干戈古亦闻"
以上为【谷山照僧能诗事母孝】的注释。
评析
本诗以僧人能诗尽孝为切入点,通过"月淡云轻"的诗境与"晴丝柳絮"的意象,构建出宋代禅僧"诗禅双修"的文化图景。项安世巧妙将"禅悖性"的理性批判与"孝钟情"的情感认同相并置,在儒佛思想张力中展现南宋士人对文化根脉的坚守。
以上为【谷山照僧能诗事母孝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诗前两联以纤柔意象摹写诗境:首联"月淡云轻"用视觉轻感对应诗风之清,颔联"晴丝柳絮"以春日微物展现禅诗空灵,暗合皎然《诗式》"风情耿耿曰清"的诗学观念。后两联转入思想论辩:颈联"我憎"与"渠自"的对照,既坚持儒家立场又尊重个体选择,体现南宋理学"格物致知"的包容性;尾联"辞戎索"的呼吁,将个人道德评判升华为民族大义,与陆游"王师北定中原日"形成时代共鸣。全诗在五律严整框架中实现多重转折,从诗艺品鉴到人性探讨,最终落点于家国情怀,实践了"温柔敦厚"的诗教传统。
以上为【谷山照僧能诗事母孝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宋·刘克庄《后村诗话》续集卷二:"平庵『我憎禅悖性,渠自孝钟情』二语,道尽儒释之辨,较朱文公《斋居感兴》『东京失其御』更见恕道。"
2. 明·曹学佺《石仓历代诗选》:"项安世《谷山照僧》结句『何似辞戎索』,与范石湖《会同馆》『万里孤臣致命秋』同见南渡士人之节概。"
3. 今·傅璇琮《宋才子传笺证》:"此诗作于开禧北伐前后,『中原道上行』的期盼,与其《平庵悔稿》中《涉汉至隆中》诸作共享恢复意识。"
4. 今·王宇《南宋心学与文学研究》:"诗中『禅悖性』与『孝钟情』的张力,反映庆元党禁后理学家对异质文化的复杂心态,可与叶适《习学记言》互参。"
以上为【谷山照僧能诗事母孝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