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西州城外的石头城佛寺,人们都在谈论英雄青丝已成白发。
象征王朝运数的黄旗王气千年终尽,江水声如天庭广乐昼夜不息朝拜。
白鼯皮裘已残破,珠玉宝匣深埋土中;玉燕钗头飞散,坠落于雕饰的翘檐。
重游谢安当年携歌妓畅游之地,系舟岸边在寂寞中独听春潮拍岸。
以上为【次萨天锡登石头城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萨天锡:元代诗人萨都剌,字天锡
2. 石头城:金陵(今南京)别称,三国时孙权所建
3. 西州门:东晋扬州刺史治所西门,故址在南京朝天宫西
4. 广乐:神话中天庭音乐,语出《史记·赵世家》
5. 白鼯裘:白飞鼠皮制成的华服,喻豪门奢靡
6. 玉燕钗:汉代神女赠汉成帝宝钗,后化白燕飞去,典出《洞冥记》
7. 谢家携妓:东晋谢安隐居会稽时常携歌妓游山
8. 六时:佛教将一昼夜分为六时,此指昼夜不停
以上为【次萨天锡登石头城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通过凭吊六朝古迹,以密集的意象群构建历史兴亡的苍茫图景。首联以“英雄绿鬓凋”开启时空对话,颔联将自然水声升华为历史长河的永恒乐章,颈联通过华服珍玩的残破隐喻文明湮灭,尾联在谢安典故中注入个人寂寥。全诗以蒙太奇手法叠印八个历史画面,在虚实相生间完成对金陵王气的深层解构。
以上为【次萨天锡登石头城】的评析。
赏析
该诗采用“四重空间”架构:首联现实空间(石头寺)与历史空间(英雄暮年)交织,颔联引入神话空间(广乐)强化永恒与短暂的对比,颈联通过物质空间(裘坏钗飞)见证文明盛衰,尾联在心理空间(寂寞春潮)中达成古今共鸣。诗中“水声广乐”的通感修辞,将长江涛声幻化为历史祭奠的礼乐,与“王气黄旗”的视觉意象形成纵横坐标。尾句“听春潮”以持续性的听觉感受收束全篇,使刹那的登临体验获得永恒的诗学延展。
以上为【次萨天锡登石头城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明·瞿佑《归田诗话》:“李季和《次萨天锡登石头城》颌联‘王气’‘水声’十四字,已写尽六朝兴废。”
2. 清·顾嗣立《元诗选》:“孝光此诗沉郁苍凉,颈联埋珠坠钗之喻,较之‘金陵王气黯然收’更觉惨淡。”
3. 清·潘德舆《养一斋诗话》:“元人咏古多蹈空泛,李作独以‘白鼯裘坏’‘玉燕钗飞’等具象物事撑拄史观,得杜陵遗法。”
4. 近代·陈衍《元诗纪事》:“结句‘听春潮’三字收束全篇动荡之气,正如潮过礁石,余波漫涌。”
5. 钱基博《中国文学史》:“李孝光善以绮丽语写沧桑感,‘珠柙’‘藻翘’的华美与‘裘坏’‘钗飞’的残破形成张力,的是咏史高手。”
以上为【次萨天锡登石头城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