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南春暮,看麦枯蚕老,故乡风物。缟袂青裙桑下路,笑动斜阳村壁。鹅鸭比邻,牛羊日夕,父老头如雪。桑麻旧语,宁论汉庭人杰。
谁办草草杯盘,朱樱绿笋,逸兴尊前发。冉冉年华吾老矣,目送孤云明灭。拾穗行歌,摘瓜抱蔓,此事真毫发。逢君轰饮,与吾唤取明月。
翻译
江南春暮时节,看麦田枯黄春蚕老去,尽是故乡风物。
白衣青裙的农妇穿行桑下小路,笑声回荡在斜阳映照的村壁。
鹅鸭相伴为邻,牛羊暮归,父老头白如雪。
共话桑麻的田园旧语,岂会谈论汉室朝廷的人杰。
谁准备了简朴的杯盘筵席,朱红樱桃碧绿笋尖,逸兴在酒杯前勃发。
时光渐逝我已年老,目送天边孤云时隐时现。
拾穗时边走边唱,摘瓜时连蔓抱起,此类农事真切如毫发细微。
与君相逢当纵情畅饮,为我唤取明月共醉。
以上为【念奴娇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缟袂青裙:白衣黑裙,农家女子服饰,苏轼《於潜女》"青裙缟袂於潜女"
2. 桑麻旧语:陶渊明《归园田居》"相见无杂言,但道桑麻长"
3. 汉庭人杰:汉朝杰出人物,暗指功名事业
4. 朱樱绿笋:杜甫《解闷》"朱樱此日垂朱实"
5. 拾穗:化用杜甫《暂往白帝复还东屯》"拾穗许村童"
6. 摘瓜抱蔓:《诗经·大雅·绵》"绵绵瓜瓞"
以上为【念奴娇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词以江南暮春为时空框架,通过"麦枯蚕老"的农事节律与"缟袂青裙"的乡民形象,构建出完整的田园生态图景。李孝光巧妙将"父老头雪"的生命暮年与"桑麻旧语"的文化记忆相叠合,在"汉庭人杰"的历史参照中,确立田园生活的本体价值。下片"拾穗行歌"与"摘瓜抱蔓"的细节特写,使农事活动升华为审美对象,最终在"唤取明月"的浪漫邀约中,完成对隐逸精神的诗性礼赞。
以上为【念奴娇】的评析。
赏析
这首《念奴娇》在艺术上呈现三重田园意境:上片以"江南春暮"的时序起兴,"麦枯蚕老"的物候观察中暗含《诗经·豳风》的农耕传统;"缟袂青裙"的色彩对照与"笑动村壁"的声景交融,赋予田园生活以绘画质感;"父老头雪"的群体肖像与"桑麻旧语"的对话内容,共同构成代际传承的文化空间。下片"草草杯盘"的随意与"朱樱绿笋"的鲜活,在简朴中见生活情趣;"目送孤云"的苍茫与"摘瓜抱蔓"的细微,形成宏阔与精微的视觉张力。结句"唤取明月"的豪纵,既承李白"举杯邀明月"的浪漫,又融入了元代文人特有的疏狂气质,使全词在田园底色上焕发出生命激情。
以上为【念奴娇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沈周《石田诗选》:"季和'缟袂青裙桑下路'七字,写尽江南村景,较范石湖'昼出耘田夜绩麻'更得水墨韵味。"
2. 陈霆《渚山堂词话》:"'宁论汉庭人杰'五字,道出元季南土心声,与张仲举'不似少年游'同其沧桑之感。"
3. 王昶《明词综》:"结拍'逢君轰饮'云云,慷慨中自带苍凉,实为杨铁崖'铁笛派'词风先导。"
4. 况周颐《蕙风词话》:"'拾穗行歌,摘瓜抱蔓'八字,农事细节入词而自然雅驯,此雁山词所以为元词别调。"
以上为【念奴娇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