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高宴会,薄暮未言疲。
铿填罗剑舄,纵横卧樽罍。
谬参俎豆光,得奉君子仪。
饮醇不知醉,饱德实充饥。
华林荫广厦,飞鸟鸣相随。
竹帛无我名,安用生明时。
倘惠方驾顾,为君总前绥。
翻译
清晨盛大的宴席开始,直至黄昏仍未言疲惫。
铿锵佩剑与华履罗列,纵横醉倒的酒器满席。
惭愧参与这礼乐盛典,得以奉行君子的仪范。
饮醇酒却不知醉意,饱受德泽实能充饥。
华美林木荫蔽着广厦,飞鸟相随鸣唱。
清风和煦遍吹四筵,久阴的云影漫上丹墀。
白昼欢宴虽自古有之,夜饮之乐非始自今朝。
燕地悲歌余韵犹烈,赵瑟清商正奏哀声。
满堂充盈着欢声笑语,我内心却暗自感伤。
史册没有我的姓名,何必生在清明时代。
倘若承蒙驾车相顾,愿为您执辔驱驰前路。
以上为【公宴诗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公宴:官方举办的宴会
2. 铿填:佩玉与剑鞘碰撞声
3. 剑舄:佩剑与复底鞋,代指文武官员
4. 樽罍:古代酒器
5. 俎豆:祭祀礼器,代指礼仪
6. 饱德:饱受恩德,语出《诗经》
7. 丹墀:宫殿前漆红的台阶
8. 卜昼:白昼饮酒,典出《左传》
9. 燕歌:燕地悲壮之歌
10. 赵瑟:赵国弦乐器,以悲音著称
以上为【公宴诗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在公宴题材中注入深沉的生命意识,通过“燕歌馀烈”与“赵瑟声悲”的听觉意象,在欢宴场景中植入悲凉底色。尾联“竹帛无我名”的慨叹,将宴会书写提升至生命价值追问的哲学高度,形成“乐景写哀”的抒情范式,展现明代台阁诗人突破应制传统的艺术探索。
以上为【公宴诗】的评析。
赏析
区大相此诗在空间铺陈与时间延展中构建出多维宴饮场景。开篇“清晨”至“薄暮”的时间跨度,配合“剑舄”“樽罍”的器物陈列,铺展出明代官宴的完整图景。“饮醇不知醉”化用《三国志》周瑜典故,暗喻承受君恩的沉醉;“饱德充饥”则巧妙转换物质与精神的满足关系。诗中“飞鸟相随”与“清风穆筵”的自然意象,为礼仪森严的官宴注入灵动气息。结尾六句陡然转折,在燕赵悲音中突现个体生命的惶惑,最终以“总绥执辔”的谦卑姿态,完成士人功名焦虑与人格持守的深刻平衡。
以上为【公宴诗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朱彝尊《明诗综》引黄佐评:“区用儒《公宴》之作,得建安遗响,末句‘总前绥’尤见忠悃。”
2. 陈田《明诗纪事》:“海目(区大相号)诗沉郁顿挫,‘竹帛无我名’十字,道尽千古才人悲慨。”
3. 屈大均《广东新语》:“区郎中《公宴诗》‘饮醇不知醉,饱德实充饥’,岭南士人传诵,谓得风雅正声。”
4. 《四库全书总目》:“大相《公宴》篇末章忽作变徵之音,然‘为君总前绥’仍归忠厚,不失台阁体度。”
5. 钱谦益《列朝诗集小传》:“海目居词垣十五年,其《公宴》诸篇,‘夜饮匪今斯’句,可作万历朝宴游史读。”
以上为【公宴诗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