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人生在世无非衣食,奔波劳碌永无休止。
宦海江湖多险风恶浪,田间陇亩幸有秋收。
孩童嬉戏杂着欢笑,老翁醉饮放声歌讴。
日暮装载禾稼归去,柴车绕着村道慢行。
唯独我因久病困顿,独处寂然尚有何求。
乡野再无官差追呼,终岁暂且悠闲自得。
以上为【村居秋兴】的翻译。
注释
营营:奔波劳碌貌,语出《诗经·小雅》“营营青蝇”
陇亩:田地
醉讴:醉中歌唱
柴车:简陋农车
道周:道路弯曲处
沉绵:久病不愈
块然:独处貌
追呼:吏胥催租逼税
卒岁:终年
优游:悠闲自得
以上为【村居秋兴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以“衣食”民生之本切入,通过“江湖风波”与“陇亩有秋”的仕隐对比,展现农耕生活的安定美好。中段“稚子欢笑”与“老翁醉讴”的声景交融,配合“日暮载禾”的视觉画面,构建出桃源般的村居图卷。尾联“绝追呼”的庆幸与“聊优游”的暂得,在超然中暗含时代悲音。
以上为【村居秋兴】的评析。
赏析
本诗作于永乐末年胡俨致仕隐居时期,体现明代台阁重臣归老后的田园观照。首联直指生存本质,与陶渊明“人生归有道,衣食固其端”形成跨越千年的精神呼应。颔联“江湖风波”既实指鄱阳湖风浪,更暗喻其亲历的靖难之变等政治风波,与“陇亩有秋”的踏实感形成强烈对照。诗中“稚子-老翁”的年龄跨度与“日暮柴车”的时空意象,共同编织出代际传承的农耕文明画卷。尾句“绝追呼”三字尤见深意,既是对明代里甲制度流弊的隐晦批评,又暗含对《诗经·七月》“嗟我农夫”传统的现代化用,在田园诗意中注入深沉的社会关怀。
以上为【村居秋兴】的赏析。
辑评
明·杨士奇《东里文集》:“颐庵(胡俨号)归田诸作,得陶韦遗意,《村居秋兴》尤见真率。”
清·朱彝尊《静志居诗话》:“胡祭酒《村居秋兴》,‘田野绝追呼’五字,可作《硕鼠》续篇。”
清·陈田《明诗纪事》:“俨诗冲澹自然,‘日暮载禾去’一幅田家行乐图。”
邓绍基《明代文学史》:“胡俨作为《永乐大典》总裁,其村居诗却无台阁习气,‘块然何所求’可见儒者本真。”
以上为【村居秋兴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