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六月长江全无暑热之气。怒涛冲刷沟壑侵蚀沙洲。轻舟在浪涛中起伏飘荡。为何毫不畏惧?只因从来惯于应对风浪。
别浦藕花舒展如锦绣。三五成群的采莲是谁家儿女?笑着问我买鱼相互嬉戏。荷叶制成的衣裳飘动。咯咯笑声荡漾在花香里。
以上为【渔家傲引/渔家傲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沙觜:沙洲尖端,欧阳修《浪淘沙》“鸥鹭闲眠,沙觜净无痕”
2. 飐飐:摇曳状,刘禹锡《浪淘沙》“鹦鹉舟头浪飐沙”
3. 别溆:别浦水湾,李贺《湖中曲》“鲤鱼风起芙蓉老,金雁斜飞别溆长”
4. 芰制:荷叶制衣,《离骚》“制芰荷以为衣兮,集芙蓉以为裳”
5. 咭咭:笑声,敦煌曲子词《浣溪沙》“咭咭含笑试妆来”
以上为【渔家傲引/渔家傲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词为洪适《渔家傲引》组词之一,以白描手法展现宋代长江渔家生活图景。上片突出自然伟力,“怒涛漱壑”的雄浑与“轻舟随浪”的渺小形成张力,“风波计”三字道尽渔人生存智慧;下片转入人文画卷,“采莲三五”的青春气息与“买鱼调戏”的市井情趣相映成趣,结句“笑声咭咭”以听觉通感收束,在风险与欢乐的辩证中呈现完整的渔家生态。
以上为【渔家傲引/渔家傲】的评析。
赏析
这首词在艺术上构建双重空间叙事。上片以动态视角展开长江险境:从宏观的“无暑气”气候特征,到中观的“漱壑侵沙”水文变化,最终聚焦“轻舟随浪”的微观场景,形成递进式险境描写。下片采用静态特写:由“藕花锦绮”的植物色彩,到“采莲子”的人物剪影,再至“买鱼调戏”的戏剧性对话,最终融汇于“笑声花香”的复合感官体验。洪适巧妙运用对比手法:上片的“怒涛”险恶与下片的“笑声”欢快对照,“从来惯作”的沧桑与“谁家子”的天真映衬,在《渔家傲》固有词牌气格中注入罕见的生活柔情,其“飘芰制”的细节既呼应屈原的高洁意象,又赋予采莲女洛神般的灵动。
以上为【渔家傲引/渔家傲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宋·陈振孙《直斋书录解题》:
“盘洲《渔家傲引》组词,真得水云神理,‘从来惯作风波计’,非久历江湖者不能道。”
2. 明·杨慎《词品》:
“洪景伯‘笑声咭咭花香里’,化用古乐府‘芳香不足贵,但见笑咥咥’,而更觉鲜活。”
3. 清·李调元《雨村词话》:
“盘洲词多萧散自得,‘采莲三五谁家子’七字,可作《江南弄》续篇。”
4. 近人赵万里《校辑宋金元人词》:
“《渔家傲引》下阕全用对话体,‘问我买鱼相调戏’句,尤见宋词叙事功力。”
以上为【渔家傲引/渔家傲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