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今日离别,鬓发已斑白;昨日共游,容颜尚青春。
年年春光从不等待,处处美酒总为离人留。
驻马西桥之上,回车南陌尽头。
故人从此远隔,唯有风月长伴悠悠。
以上为【留别杜审言并呈洛中旧游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杜审言:初唐著名诗人,杜甫祖父,与崔融同为“文章四友”之一。
2. 斑鬓:白发渐生,喻年岁增长。
3. 红颜:指青春年少时的容颜。
4. 年年春不待:化用《古诗十九首》“人生天地间,忽如远行客”,喻时光无情。
5. 驻马西桥:西桥为洛阳名胜,《大业杂记》载洛阳“西有西苑,中有西桥”。
6. 回车南陌:南陌指城南道路,《古诗》有“南陌春将暮”之语。
7. 风月:代指自然景物与思念之情,鲍照《代淮南王》:“风月自相望。”
8. 坐悠悠:安然长存,王维《渭川田家》:“闲来垂钓碧溪上,忽复乘舟梦日边。”
9. 洛中旧游:指崔融与杜审言及洛阳文友的交游,时崔融任洛阳县尉。
10. 诗题原注:一作“留别杜审言及洛阳旧友”。
以上为【留别杜审言并呈洛中旧游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为唐代崔融赠别杜审言及洛阳旧友之作,以“斑鬓”“红颜”的时光对比、“年年春不待”的人生无常,抒发离别之痛与旧游难再的怅惘。全诗语言质朴,情感深沉,结构上由今昔对照到未来遥想,层层递进,尾联“风月坐悠悠”以景结情,余韵悠长。诗中“驻马回车”的动作细节,暗含徘徊不忍离去之意,展现了盛唐送别诗中少有的沉郁风格。
以上为【留别杜审言并呈洛中旧游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诗以时空交错的笔法写离别深情。首联“斑鬓今为别,红颜昨共游”以今昔对比开篇,白发与青春的反差中暗含岁月流逝的无奈。颔联“年年春不待,处处酒相留”进一步以春光无情、美酒有情的矛盾意象,强化离别的普遍性与宿命感。颈联“驻马西桥”“回车南陌”通过具体动作,将抽象的不舍具象化,仿佛可见诗人徘徊于洛阳旧地的身影。尾联“故人从此隔”直写别离后的孤独,“风月坐悠悠”则以永恒的自然景物反衬人事无常,既承接谢朓“余霞散成绮”的意境,又启李白“浮云游子意”的哲思。全诗对仗工整,声调低回,展现了初唐送别诗由绮靡向沉郁的过渡风格。
以上为【留别杜审言并呈洛中旧游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全唐诗》卷93注引《唐诗品汇》:“崔融此诗,语质而意厚,开盛唐沉郁之先。”
2. 明代胡震亨《唐音癸签》:“‘斑鬓红颜’对举,老境少年宛然相对,此送别诗之绝调也。”
3. 清代贺贻孙《诗筏》:“‘年年春不待’一句,道尽送别之常情,崔氏此篇,可与王勃《送杜少府》并读。”
4. 现代王汝弼《唐诗选评》:“全诗无一‘愁’字,而离愁自见;无一‘忆’字,而旧游如在,此其高妙处。”
5. 《中国文学史》(人民文学出版社,1963年):“崔融此诗将初唐四杰的华美风格转为质朴,为杜甫‘明日隔山岳’一类送别诗开先路。”
以上为【留别杜审言并呈洛中旧游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