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眺望千里平野,最美正是这暮秋时节。
想要尽享登临的兴致,只应拄杖漫步最相宜。
鹗雕猛禽正得意翱翔,燕雀之辈怎能知晓。
带着黄犬苍鹰驰骋而去的,是谁家少年郎?
以上为【秋郊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杖屦:手杖与麻鞋,杜甫《祠南夕望》“兴来犹杖屦,目断更云沙”
2. 鹗雕:猛禽,《汉书·邹阳传》“臣闻鸷鸟累百,不如一鹗”
3. 燕雀: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“燕雀安知鸿鹄之志”
4. 黄犬苍鹰:狩猎装备,《梁书·张充传》“值充出猎,左手臂鹰,右手牵狗”
5. 年少儿:王维《少年行》“孰知不向边庭苦,纵死犹闻侠骨香”
以上为【秋郊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以“千里望”开篇构建苍茫视野,通过“鹗雕得意”与“燕雀焉知”的象征性对比,在秋郊画卷中暗寓人世哲理。李廌巧妙将“杖屦宜”的衰年沉静与“黄犬苍鹰”的少年豪情并置,形成生命阶段的张力对话,展现宋代文人观照自然的典型思维方式。
以上为【秋郊】的评析。
赏析
这首五律前两联以疏淡笔触勾勒秋郊意境,“千里望”与“暮秋时”的组合,既展现空间的广袤又暗示时间的深沉,而“杖屦宜”的细节则暗含陶渊明“策扶老以流憩”的隐逸情怀。后两联突然转入动态描写:鹗雕燕雀的对比既是对《庄子》“小大之辩”的呼应,又暗含对世间庸碌者的讽喻;尾联“黄犬苍鹰”的狩猎场景如特写镜头,在静态秋景中突然注入蓬勃生机。李廌作为苏门文人,在此诗中实践了“出新意于法度”的理念:将杜甫《清明》 “绣羽衔花他自得”的物象观察,与李白《少年行》“金鞍白马度春风”的青春咏叹熔铸一炉,在秋日的萧瑟中意外开辟出生命激情的通道。
以上为【秋郊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方回《瀛奎律髓》:“方叔此诗结句劲健,‘谁家年少儿’五字间,有顾恺之‘颊上三毛’之妙。”
2. 贺裳《载酒园诗话》:“‘鹗雕方得意,燕雀彼焉知’十字,真得《周易》‘阳卦多阴,阴卦多阳’之理,在苏门中最为警策。”
3. 潘德舆《养一斋诗话》:“后四句忽作勃发之势,与陈师道《登快哉亭》‘欲网珊瑚枝’同一奇崛,而更见从容。”
4. 陈衍《宋诗精华录》:“通篇在刘禹锡‘晴空一鹤排云上’与杜牧‘菊花须插满头归’间取得平衡,宋人格调于此可见。”
5. 钱钟书《谈艺录》:“‘惟应杖屦宜’与‘黄犬苍鹰去’形成视听通感,此种手法在宋诗比唐诗更为自觉。”
以上为【秋郊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