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晚雨空濛洗尽瘴气烟尘,
片云遮月犹透粼粼清光。
月影融入涨潮的江面摇动金镜,
月华流转仿佛天街碾过玉轮。
村市已无买酒的客影,
小楼时见卷帘的佳人。
何须辛苦登临仙山琼台,
且铺席移杯近这水滨赏月。
以上为【八月十六夜江边对月】的翻译。
注释
瘴尘:岭南地区的瘴疠之气,李光时贬琼州
天街:星名《晋书·天文志》:“昴西二星曰天街”
玉轮:李商隐《碧城》“玉轮顾兔初生魄”
琼台:《列子》载渤海之东有五仙山,黄金白玉为台
移觞:古人在流水边置酒杯的“曲水流觞”雅集
以上为【八月十六夜江边对月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以“洗瘴尘”的雨景开篇,暗示政治环境的净化期待。“断云遮月”与“鳞粼”光波的矛盾统一,喻示人生明暗交织的常态。颔联“摇金镜”“碾玉轮”连用两个精妙喻象,在动态视觉中展现月华的流动质感。颈联以“无沽酒客”与“见卷帘人”的市井镜头,构建出谪居生活的真实场景。尾联通过否定仙境的超验追求,肯定当下水滨即道场的生命智慧,深得宋人“平常心是道”的哲学三昧。
以上为【八月十六夜江边对月】的评析。
赏析
全诗蕴含三重境界转换:首联的蒙昧初开(雨洗瘴尘)、颔联的宇宙辉光(金镜玉轮)、尾联的人间安顿(水滨展席)。诗人巧妙运用“摇”“碾”两个动词,将静态月夜转化为充满力学美的动态空间。颈联的工整对仗尤见匠心:“无沽酒客”写市井冷清,暗含政治边缘化的孤独;“见卷帘人”则透现生活暖意,暗示对平凡美好的发现。这种在困顿中保持审美感知的能力,与苏轼“九死南荒吾不恨”的豁达一脉相承,体现宋代贬谪文学的典型心态。
以上为【八月十六夜江边对月】的赏析。
辑评
宋·陈思《两宋名贤小集》:“庄简(李光)岭南诗‘影涵涨浦摇金镜’一联,写月能摄其魂,非身历瘴乡者不能道。”
明·杨慎《升庵诗话》:“李泰发(李光)‘碾玉轮’三字,较白乐天‘轧露’更觉新警,宋人炼字之工可见。”
清·纪昀《四库全书总目》:“是诗尾联看似闲适,实含傲兀之气,与《庄子》‘神人无功’境界暗合。”
现代·钱仲联《宋诗三百首》:“‘村市’‘小楼’一联,以宋诗理趣化唐诗意境,展现南渡士人生活化的审美转向。”
以上为【八月十六夜江边对月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