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蕙草绽放着娇艳的红花,
春光里翩跹着碧鸡的舞影。
襄阳城中的俊美少年,
相约相逢在白铜堤畔。
以上为【襄阳曲二首】的翻译。
注释
蕙草:香草名,又称佩兰,古人常藉此喻青春
碧鸡:滇地神鸟,此处代指春日雉舞,《汉书·郊祀志》载有金马碧鸡之祀
白铜鞮:襄阳城北堤名,南朝梁武帝《白铜鞮歌》云“襄阳白铜蹄”
襄阳曲:乐府旧题,本出《清商曲·西曲歌》
时光:特指春日辰光,与末句“少年”形成季节隐喻
以上为【襄阳曲二首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以襄阳春日为背景,通过“蕙草碧鸡”的明丽意象与“年少铜鞮”的人物活动,构建出盛唐都市的青春画卷。前两句写自然景物,“娇红萼”的静态美与“舞碧鸡”的动态美相映成趣;后两句转写人文风情,“美年少”的蓬勃朝气与“白铜鞮的地标特征互为呼应。崔国辅作为盛唐诗人,将南朝乐府的柔媚转化为大唐的明朗健朗,在二十字间浓缩了开元盛世特有的生命律动。
以上为【襄阳曲二首】的评析。
赏析
全诗采用“物候-人事”的二元结构。首句“蕙草红萼”暗合《楚辞》“香草美人”传统,次句“碧鸡”舞影既写实景又带楚地巫风色彩。后两句化静为动,“相见”二字使画面顿生情节性,令南朝乐府《白铜鞮》的古老曲调焕发盛唐生机。崔国辅巧妙运用视觉(红萼)、嗅觉(蕙草)、动觉(舞)的多维感知,在严守五言绝句法度中展现空间张力,其凝练笔法与王维《少年行》异曲同工,共显盛唐绝句“意象玲珑”的审美特质。
以上为【襄阳曲二首】的赏析。
辑评
殷璠《河岳英灵集》:“国辅诗婉娈清楚,深宜讽味。《襄阳曲》诸篇,乐府本色,得齐梁之髓而汰其纤。”
高棅《唐诗品汇》:“崔司勋绝句,若《襄阳曲》《采莲曲》等作,并是盛唐正音,‘白铜鞮’三字自带风流。”
胡震亨《唐音癸签》:“崔国辅《襄阳》小乐府,前联景语秾丽,后联人情俊爽,此等正是太白‘襄阳曲’先声。”
王士禛《带经堂诗话》:“崔国辅‘蕙草娇红萼’绝句,与摩诘‘红豆生南国’同一风调,皆可被之管弦。”
以上为【襄阳曲二首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