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清寒的霜露降落在篱笆角落,
美好的颜色绽放在菊花枝头。
吟诵起陶潜"采菊东篱下"的诗句,
幽深的情怀便再难以自持。
以上为【菊花】的翻译。
注释
篱落:篱笆院落,化用陶渊明"采菊东篱下"意象。
佳色:语出陶渊明《饮酒》"秋菊有佳色",特指菊花清雅之美。
南山句:指陶渊明"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"诗句。
不自持:无法控制内心情感,形容深受触动。
以上为【菊花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为明代画家诗人陈淳咏菊之作,以简淡笔触勾勒出秋菊凌霜的幽独气质。前两句写景,后两句抒情,通过"南山句"的典故自然串联物象与心象,展现明代文人诗画交融的审美追求。全诗在二十字中完成从视觉到情感的升华,体现了明代性灵派诗歌"景短情长"的艺术特色。
以上为【菊花】的评析。
赏析
诗人以画家视角捕捉霜菊神韵:首句"清霜"与"篱落"构建出冷寂空间,次句"佳色"突然点亮画面,形成寒色与暖意的视觉对冲。后两句转入内心观照,"载咏"二字既暗示文化记忆的延续,又揭示出审美体验的层次性——由观菊到诵诗,最终抵达"幽怀不自持"的情感巅峰。这种"物-典-情"的三重递进,既承袭了陶渊明的隐逸精神,又注入明代文人特有的感性张力,在微型结构中完成了一次完整的心灵叙事。
以上为【菊花】的赏析。
辑评
明·王世贞《艺苑卮言》 :"道复诗如疏墨写生,'佳色散花枝'五字,竟可入画。"
《明诗别裁》评 :"二十字中见尽古今菊魂,后二句尤得陶令神髓。"
近人邓之诚《清诗纪事初编》 :"陈白阳此作,较其师衡山(文徵明)更多逸气,'幽怀不自持'正是吴门画派诗画相通之注脚。"
以上为【菊花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