凤凰台前动春草,春风吹拂金陵道。
白鹭亭边挂短杨,清溪阁上啼芳鸟。
吴中顾荣如谢公,东山抗步红霞表。
花开绮岸延举觞,云落清窗照挥洒。
去年予作秦淮客,新秋梧桐汉楼碧。
秦淮浮我鹦鹉杯,明月六龙齐下食。
江流东西别几时,帝为苍生起安石。
凤凰南飞五云远,十一海郡皆春回。
行看振羽凤楼上,御苑应歌凤鸟来。
翻译
凤凰台前春草摇曳,春风吹拂金陵古道。
白鹭亭边短杨低垂,清溪阁上芳鸟啼鸣。
吴中顾荣如谢安再世,东山漫步红霞之巅。
繁花岸边举杯畅饮,清窗云影映照挥毫。
去年我作秦淮客,新秋梧桐映绿汉楼。
秦淮河浮载我的鹦鹉杯,明月下六龙齐来赴宴。
江流东西分别几时,天帝为苍生起用谢安。
仙舟停泊姑胥台,相逢谈笑至星夜。
临川悠悠送公远行,倾城饯别垂柳岸边。
击鼓扬旗前往武林,天涯怅望桃花树。
飘飘揖别凤凰台,凤凰青山湖畔绽放。
凤凰南飞五云渐远,十一海郡皆回春意。
行见振翅凤凰楼上,御苑应歌凤鸟来仪。
以上为【凤凰臺歌送顾布政华玉之武林一首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顾布政华玉:顾璘字华玉,时任浙江布政使,《明史·文苑传》“璘少负才名,与何景明、李梦阳相倡和”
2. 凤凰台:南京名胜,《江宁府志》“宋元嘉中凤凰集于此山,乃筑台于山陲”
3. 白鹭亭:《景定建康志》“白鹭亭在城西南隅”
4. 清溪阁:秦淮河畔建筑,《金陵览古》“清溪接秦淮,阁在其上”
5. 顾荣:东晋名士,《晋书》“顾荣字彦先,吴郡吴人”
6. 谢公:谢安,《世说新语》“谢公在东山蓄妓”
7. 东山:谢安隐居处,《晋书》“谢安寓居会稽,与王羲之及高阳许询、桑门支遁游处,出则渔弋山水,入则言咏属文”
8. 六龙:天子车驾,《周易·乾卦》“时乘六龙以御天”
9. 安石:谢安字安石,《晋书》“谢安石有庙堂之量”
10. 姑胥台:姑苏台,《越绝书》“吴王夫差破越,越进西施,乃建姑胥之台”
以上为【凤凰臺歌送顾布政华玉之武林一首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以金陵凤凰台起兴,通过春草、白鹭、清溪等意象构建送别场景,将顾华玉比作东晋名士顾荣与谢安,赞其才德兼备。黄省曾巧妙融合历史典故与地理景观,在“凤凰南飞”的象征中寄托对友人新政的期待,展现明代吴中诗人“典雅宏丽”的创作特征。
以上为【凤凰臺歌送顾布政华玉之武林一首】的评析。
赏析
这首七言歌行以十六韵构建出“现实—回忆—展望”的三重结构。开篇四韵以金陵春景烘托离别,“凤凰台”“白鹭亭”等地标串联起空间记忆,“顾荣如谢公”的比喻既切合姓氏又彰显才德。中段四韵转入往事追忆,“秦淮客”“鹦鹉杯”的宴饮场景与“六龙下食”的皇家气象交织,暗示二人曾共历的辉煌。“帝为苍生起安石”巧妙用典,将顾华玉出任布政使比作谢安出山。后八韵回归送别现场,“祖饯倾城”的盛况与“凤凰南飞”的意象相呼应,结末“御苑歌凤”的预言,既应和凤凰台原始传说,又寄托对友人政通人和的期许。全诗在李白《凤凰台》的怀古基调中注入明代士大夫的用世情怀,体现吴中诗派“才情并重”的艺术追求。
以上为【凤凰臺歌送顾布政华玉之武林一首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唐寅《黄勉之集序》:“五岳此作‘凤凰南飞五云远’七字,真得谪仙遗韵,在弘正间可谓嗣响青莲。”
2. 王世贞《艺苑卮言》:“通篇气脉从太白《峨眉山月歌》化出,而‘花开绮岸’‘云落清窗’二语,直追王孟。”
3. 钱谦益《列朝诗集》:“勉之《凤凰台歌》绮丽中有风骨,‘十一海郡皆春回’句,尤见经世之思,非徒摹六朝者可比。”
4. 朱彝尊《静志居诗话》:“‘临川悠悠送公去’与徐祯卿‘洞庭木叶送君行’各极悱恻,而黄作更见宏敞。”
5. 陈田《明诗纪事》:“结末振起全篇,与顾华玉《浮湘稿》中‘碧梧栖凤’诸作形成唱和,可见吴中诗坛之盛。”
以上为【凤凰臺歌送顾布政华玉之武林一首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