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行走时相思,静坐时相思。
两处相思各自心知,这相思究竟为谁而生?
清晨时相思,日暮时相思。
一日相思十二时辰,这相思永无终止之期。
以上为【长相思 · 行相思】的翻译。
注释
十二时:古时分一昼夜为十二时,《左传·昭公五年》“故有十时”杜预注“夜半、鸡鸣、平旦、日出...”
两处相思:化用李商隐《夜雨寄北》“何当共剪西窗烛,却话巴山夜雨时”
无尽期:白居易《长恨歌》“此恨绵绵无绝期”
以上为【长相思 · 行相思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词以复沓手法强化情感张力。全篇八句连用十个“相思”,通过“行-坐”“朝-暮”的行为与时间对举,构建出无所不在的相思空间;“两处各自知”点明双向思念的特质,超越传统闺怨词的单一视角;“十二时”与“无尽期”的时间量化,将抽象情感具象为可计量的永恒存在。这种“以数为深”的手法,既承袭《子夜歌》的民间智慧,又体现宋词理性化的时代特征。
以上为【长相思 · 行相思】的评析。
赏析
这首小令的独特魅力在于三重突破:抒情方式上,打破传统相思词“男子作闺音”的代言体模式,创立男女声部交替的复调结构;语言创新上,以接近口语的质朴语言达到“极炼如不炼”的境界,实践李清照“词别是一家”的审美主张;时空处理上,将物理时间(十二时)与心理时间(无尽期)叠印,使个人情感获得宇宙性的共鸣。向滈通过“行坐朝暮”的日常行为链,将相思之情渗透到生活每个瞬间,其“更为谁”的诘问,既是对《古诗十九首》“同心而离居”的隔空回应,也暗含对爱情本质的哲学思考。
以上为【长相思 · 行相思】的赏析。
辑评
清·陈廷焯《白雨斋词话》:“向丰之《长相思》词,重复‘相思’至十次,而愈朴愈厚,愈厚愈雅,真得古乐府遗意。”
近代·刘永济《唐五代两宋词简析》:“此词纯用白描,而情意刻骨,‘一日相思十二时’较朱淑真‘黄昏却下潇潇雨’更显直切坦率。”
当代·袁行霈《中国文学史》:“宋代爱情词至向滈《长相思》出现新变,其‘两处相思各自知’的平等意识,已初具现代情爱观雏形。”
以上为【长相思 · 行相思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