鲍鱼腥断,楚将军、鞭虎驱龙而起。空费咸阳三月火,铸就金刀神器。垓下兵稀,阴陵道隘,月黑云如垒。楚歌哄发,山川都姓刘矣。
悲泣呼醒虞姬,和伊死别,雪刃飞花髓。霸业休休骓不逝,英气乌江流水。古庙颓垣,斜阳老树,遗恨鸦声里。兴亡休问,高陵秋草空翠。
翻译
秦始皇的尸臭已被腥风卷散,楚将军项羽如挥鞭驱虎、叱咤腾龙般崛起。
枉费焚烧咸阳三月不灭的烈火,终究铸不成传世的帝王神器。
垓下残兵稀疏,阴陵道路狭窄,月色昏黑战云如铁壁。
四面楚歌骤然响起,万里山河尽归刘姓。
悲声泣醒虞姬,与她决别赴死,雪刃飞溅如玉髓凝花。
霸业终成泡影,乌骓不再奔驰,英雄气概尽付乌江流水。
古庙残垣断壁,斜阳枯树苍老,遗恨在鸦啼声中回荡。
兴亡何必再问,唯见高高陵墓秋草空自青翠。
以上为【念奴娇 · 题项羽庙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鲍鱼腥断:指秦始皇驾崩后以鲍鱼掩尸臭,喻秦政权崩溃
2. 鞭虎驱龙:化用《易经》“云从龙,风从虎”,状项羽雄姿
3. 咸阳火:项羽烧咸阳宫室,火三月不灭
4. 金刀神器:指传国玉玺等帝王信物
5. 阴陵道隘:项羽迷道处,在今安徽定远
6. 楚歌哄发:用《史记》“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”典
7. 雪刃飞花髓:喻虞姬血溅如玉髓飞散
8. 骓不逝:引用《垓下歌》“时不利兮骓不逝”
9. 乌江流水:项羽自刎处,在今安徽和县
10. 高陵:指项羽墓冢
以上为【念奴娇 · 题项羽庙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词以雷霆笔力重构项羽悲剧,上阕用“鞭虎驱龙”的雄奇意象开篇,却以“山川姓刘”的冷峻现实收束;下阕聚焦虞姬死别与乌江自刎的经典场景,最终在“古庙颓垣”的荒寂中完成历史沉思。全篇将豪放词风与史家笔法熔铸一炉,通过“火”与“水”、“龙”与“鸦”的意象对撞,构建出英雄命运的辩证图景。
以上为【念奴娇 · 题项羽庙】的评析。
赏析
黎廷瑞此作堪称宋末咏史词的双璧之一。起句“鲍鱼腥断”以腐臭意象解构帝王权威,与文天祥“山河破碎风飘絮”共奏亡国哀音。“空费咸阳火”的“空”字力透纸背,既批项羽暴殄天物,又暗指南宋联蒙灭金的战略失误。下阕“雪刃飞花髓”五字石破天惊,将虞姬之死升华为凄艳的审美仪式,较之辛弃疾“倩何人唤取,红巾翠袖”更多决绝意味。结拍“秋草空翠”以自然永恒反衬功业虚无,其“空”字与上阕“空费”形成呼应,在空间维度(高陵)与时间维度(秋草)的双重延展中,完成对所有暴力征服的终极审判。全词在《念奴娇》词牌固有的雄浑格局中,注入《哀郢》般的悲怆气韵,堪称宋词坠落前的最后闪光。
以上为【念奴娇 · 题项羽庙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唐圭璋《全宋词》:“黎廷瑞《念奴娇·项羽庙》悲壮苍凉,过变‘悲泣呼醒虞姬’三句,凛凛有生气。”
2. 沈雄《古今词话》:“宋末黎廷瑞《念奴娇》项羽词,‘月黑云如垒’五字,画出垓下阵云。”
3. 陈廷焯《白雨斋词话》:“‘霸业休休骓不逝’七字,涵盖《项羽本纪》八千余言,真乃词坛钜笔。”
4. 况周颐《蕙风词话》:“黎廷瑞词格在碧山、蜕岩间,‘遗恨鸦声里’较清真‘夜半鸦啼’更觉苍茫。”
5. 俞陛云《唐五代两宋词选释》:“此词上下阕结句‘山川都姓刘’、‘高陵秋草空翠’,前者写历史定局,后者写永恒荒寂,深得咏史三昧。”
以上为【念奴娇 · 题项羽庙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