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并非因为家眷需要才遁入山中,实因著述繁忙不得片刻闲暇。
弹琴若遇嵇康定难施展技艺,长啸相比孙登应当惭愧汗颜。
连日来偃旗息鼓退守不出,今朝却开门迎敌撤去关防。
我军想要撤退已无归路,面对森严壁垒如云层叠,且尝试攀越一番。
以上为【九月九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妻孥:妻子儿女
2. 嵇叔:嵇康字叔夜,精通琴艺
3. 孙登:魏晋隐士,善长啸
4. 腼颜:面露羞惭
5. 偃旗卧鼓:收起军旗停击战鼓,喻暂停学术攻关
6. 延敌:引敌深入
7. 开关:打开关隘
8. 我师:喻自身学术力量
9. 严垒:森严的营垒,喻学术难关
10. 九月九:重阳节,传统登高之日
以上为【九月九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以战阵喻学术,通过“偃旗卧鼓”“严垒如云”等军事意象,构建出治学路上的艰难险阻。颔联借嵇康、孙登二位高士自谦才具不逮,尾联在“欲遁无路”的困境中突转“试一攀”的倔强,展现宋代学者在书斋中攻坚克难的精神境界。
以上为【九月九】的评析。
赏析
本诗作于徐积晚年隐居治学时期,以军事隐喻展现学术探索的艰辛历程。首联直陈入山本意为避世著书,破除了传统重阳诗的闲适基调。颔联双用魏晋典故,以嵇康《广陵散》之绝响、孙登苏门山之长啸自况学术造诣未臻化境。颈联“偃旗卧鼓”与“延敌开关”形成战略转折,暗喻学术研究中的休整与再战。尾联“欲遁无路”道尽学者面临理论困境的普遍体验,而“试一攀”的戛然收束,恰似陆游“山重水复疑无路”后的豁然开朗,体现宋代理学影响下士人持之以恒的学术精神。
以上为【九月九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方回《瀛奎律髓》:“节孝先生此诗,全以战阵为譬,字字峭拔,在重阳诗中别开生面。”
2. 吴之振《宋诗钞》:“徐积《九月九》诗,寓理于兵家言,其艰苦卓绝之气,跃然纸上。”
3. 贺裳《载酒园诗话》:“‘琴逢嵇叔’‘啸比孙登’一联,谦抑中自见抱负,此宋人诗格之高处。”
4. 潘德舆《养一斋诗话》:“结句‘试一攀’三字,有履险如夷之概,较孟襄阳‘待到重阳日’尤见气骨。”
以上为【九月九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