蓬莱畔,奇尔松,苍鳞黛鬣身虬龙。风雨时时吟不歇,炎天凄切寒无冬。
问之何代谁植此,精神命脉羌如彼。初不避山林,原不竟朝市。
久随冷淡缘,静任盈虚理。寿已千龄外,恍然一瞬里。
翻译
蓬莱之畔有奇松,苍青鳞甲黛绿针鬣形如虬龙。
风雨中时时吟啸不息,炎夏凄清寒天无冬。
问它何代何人植,精神命脉竟如此强健。
从不避居山林,原不角逐朝市。
久随冷淡因缘,静观盈虚天道。
寿已千龄之外,恍如一瞬之中。
松若有耳,当闻尘世喧嚣纷纭;
松若有目,转瞬荣枯亦堪叹息。
松若具心情,必能淡忘利与名。
人非松,松非人,古来谁能具千年身?
龙争虎斗,转瞬即成陈迹。
松啊人啊能奈何?且摇笔放怀作此奇松歌。
以上为【东海奇鬆歌】的翻译。
注释
东海:指渤海,蓟镇防区毗邻渤海
蓬莱:海上仙山,喻松树生长环境
虬龙:盘曲的龙,形容松枝形态
羌:发语词,无实义
盈虚理:《周易》“日中则昃,月盈则亏”的哲学规律
荣瘁:荣枯盛衰
以上为【东海奇鬆歌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作于戚继光蓟镇总兵任上,展现其文武兼济的胸襟。全诗通过三重对比构建哲学框架:松树的“千龄”与人生的“一瞬”形成时间维度对照,“不避山林”与“不竟朝市”展现空间维度的超脱,“龙争虎斗”的喧嚣与“静任盈虚”的淡定构成价值维度反差。尾句“摇笔放歌”的洒脱,将武将的豪情与哲人的通透完美融合,创造性地发展了咏物诗言志传统。
以上为【东海奇鬆歌】的评析。
赏析
本诗艺术特色体现在物我关系的螺旋升华:起首以“苍鳞黛鬣”的具象描写锚定物理特征,继而用“风雨吟啸”赋予人格力量,中部通过“问之何代”的悬想推进历史纵深,最终在“松兮人兮”的咏叹中完成生命境界的融合。诗人巧妙运用道家哲学意象:“盈虚理”对应《道德经》“反者道之动”,“千年身”化用《庄子》“小年不及大年”,而“龙争虎斗转盼陈”更是对《老子》“兵者不祥之器”的诗学转化。这种将军事家阅历与道家智慧熔铸一炉的笔法,在明代咏物诗中独树一帜。
以上为【东海奇鬆歌】的赏析。
辑评
明·汪道昆《太函集》:“戚元敬(继光)《东海奇鬆歌》,风云之气中见冲淡之致”
清·朱彝尊《静志居诗话》:“将军此作,骨力沉雄,得柏梁遗意”
《四库全书总目·止止堂集》:“继光诗伉健近燕赵之音,《奇鬆》诸篇尤见胸次”
以上为【东海奇鬆歌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