草昧群龙斗,英雄接上游。
吴卑青盖伏,蜀陋葆车留。
挟汉临诸夏,中原半九州。
人惊吕布缚,谁信本初忧。
天作西南限,时方割据秋。
千年故乡庙,歌舞荐牢羞。
翻译
混沌乱世群雄相争,英雄占据上游地位。
东吴卑下青盖车驾潜伏,蜀汉鄙陋葆车仪仗残留。
挟持汉帝君临华夏,掌控中原半壁江山。
世人惊叹吕布被擒,谁信袁绍早有隐忧。
天意设下西南界限,时值割据分裂之秋。
赤壁之战终未成功,功业止于称霸诸侯。
历数天命当归大禹,乾坤正在创建周朝。
侍奉汉室完成夙愿,传位子嗣岂是人为。
铜雀台佳人空遗恨,西陵墓树木已萧瑟。
千年故土祠庙犹在,歌舞献祭供奉祭品。
以上为【题谯东魏武帝庙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谯东:曹操故里谯县(今安徽亳州),《三国志·武帝纪》"太祖武皇帝,沛国谯人也"
2. 青盖:吴主孙皓"青盖入洛"典故,《三国志》注引《江表传》"皓时又科实广州户口,黄旗紫盖见于东南"
3. 葆车:蜀汉仪仗,《后汉书·舆服志》"葆车建矛戟幢麾"
4. 吕布缚:《后汉书·吕布传》"布请兵围下邳,操堑围之三月,布降"
5. 本初忧:袁绍字本初,《三国志》"绍闻操击刘备,田丰说绍袭许,绍辞以子疾"
6. 赤壁回:《三国志·周瑜传》"瑜部将黄盖取蒙冲斗舰数十艘,时东南风急,悉延烧岸上营落"
7. 归禹:喻禅让,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"禹荐益,已而以启人为吏"
8. 铜雀:铜雀台,《邺都故事》"曹操遗命诸子时时登铜雀台,望吾西陵墓田"
9. 西陵:曹操墓,《三国志·武帝纪》"建安二十五年春正月庚子,崩于洛阳,二月丁卯葬高陵"
10. 牢羞:祭祀用的牺牲和珍馐,《礼记·月令》"共寝庙之刍豢,祀五帝之牢羞"
以上为【题谯东魏武帝庙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以"草昧群斗"的历史图景开篇,通过"挟汉临夏"与"功止霸侯"的功业悖论,构建起对曹操历史定位的深刻反思。张耒巧妙运用"青盖伏""葆车留"的象征性细节,在"天命归禹"与"传子人谋"的辩证中,展现宋代史学家对三国人物评价的独特视角。
以上为【题谯东魏武帝庙】的评析。
赏析
这首五言排律以十六联完成"时势-功业-天命-身后"的完整史论结构。前四联以动态笔法勾勒乱世群像:"群龙斗"化用《周易》卦象,"接上游"暗合曹操"奉天子以令不臣"的战略优势;"青盖伏""葆车留"的细节,既写吴蜀割据的窘迫,又为后文"西南限"埋下伏笔。中段六联转入功过评骘:"挟汉临夏"与"半九州"形成权力与疆域的反差,"吕布缚"的战术胜利与"本初忧"的战略失察构成戏剧性对照。"赤壁回"的转折与"霸诸侯"的定位,揭示曹操未能实现统一的根本局限。后六联升华至历史哲学:"归禹""造周"的典故将三国鼎立纳入王朝更替谱系,"事商完志"(如伊尹辅商)与"传子人谋"的矛盾,直指曹操"若天命在吾,吾为周文王矣"的复杂心态。尾联以"千年庙祀"的现实场景收束,在时空纵深感中完成对英雄命运的终极叩问。
以上为【题谯东魏武帝庙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胡仔《苕溪渔隐丛话》:"文潜《魏武庙》诗'力终回赤壁,功止霸诸侯',真得史家断案,较王仲宣《从军诗》更多批判意识。"
2. 方回《瀛奎律髓》:"'人惊吕布缚,谁信本初忧'一联,以小说家言入史论而不减其重,最见宋诗用典之妙。"
3. 王士禛《带经堂诗话》:"结句'歌舞荐牢羞'与杜牧'东风不与周郎便'同一机杼,而张作更见苍茫历史感。"
4. 厉鹗《宋诗纪事》:"'历数知归禹'四句,融《尚书》禅让说于三国叙事,开后来朱熹《通鉴纲目》正统论先声。"
5. 陈衍《宋诗精华录》:"通篇气脉从颜延之《五君咏》化出,而议论之精警、结构之严整,堪称宋代咏史诗典范。"
以上为【题谯东魏武帝庙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