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万棵树的枯林被冻折,千座山上的高鸟飞绝。
兔径迷乱,人踪灭绝,载着梨花云的船一叶。
蓑笠渔翁耐冷的别样,独自垂钓在寒江暮雪中。
以上为【双调 · 沉醉东风 · 题扇头隐括古诗】的翻译。
注释
「千山高鸟飞绝」句:柳河东《江雪》诗:「千山鸟飞绝」。
人踪灭:完全没有人的踪迹。此用《江雪》诗:「万径人踪灭」的句意。
梨云:将要下雪时的黑云。
「蓑笠渔翁耐冷的别」句:此用《江雪》诗的「孤舟蓑笠翁」句,而略有变化。
「独钓寒江暮雪」句:此用《江雪》诗的「独钓寒江雪」句。
1. 乔吉(约1280–1345):字梦符,号笙鹤翁、惺惺道人,太原人,元代著名散曲家。
2. 《双调·沉醉东风》:曲牌名,双调,多用于抒怀、写景。
3. 题扇头:题写在扇面上。
4. 隐括:对原有诗词进行改写。
5. 梨云:梨花般的云朵,此处指雪花。
6. 蓑笠:蓑衣和斗笠。
7. 此曲化用柳宗元《江雪》诗意。
8. 独钓寒江雪:化用柳宗元《江雪》"孤舟蓑笠翁,独钓寒江雪"句。
9. 暮雪:傍晚的雪。
10. 乔吉擅长题画之作。
以上为【双调 · 沉醉东风 · 题扇头隐括古诗】的注释。
评析
乔吉此曲《双调·沉醉东风·题扇头隐括古诗》为题画扇之作,通过对画中雪景的描写,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孤独境界的赞美。首句"万树枯林冻折,千山高鸟飞绝"写万棵树的枯林被冻折,千座山上的高鸟飞绝,体现了诗人对严寒雪景的描写;"兔径迷,人踪灭"写兔径迷乱,人踪灭绝,体现了诗人对雪中路径的描写;"载梨云舟一叶"写载着梨花云的船一叶,体现了诗人对雪中扁舟的描写;"蓑笠渔翁耐冷的别,独钓寒江暮雪"写蓑笠渔翁耐冷的别样,独自垂钓在寒江暮雪中,体现了诗人对渔翁隐逸生活的描写。全曲语言清雅,意境深远,体现了乔吉曲"清新自然"的特色。
以上为【双调 · 沉醉东风 · 题扇头隐括古诗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曲最突出的艺术特色在于"以雪景写隐逸,以渔翁喻孤独"的含蓄手法。首句"万树枯林冻折,千山高鸟飞绝"写万棵树的枯林被冻折,千座山上的高鸟飞绝,体现了诗人对严寒雪景的描写;"兔径迷,人踪灭"写兔径迷乱,人踪灭绝,体现了诗人对雪中路径的描写;"载梨云舟一叶"写载着梨花云的船一叶,体现了诗人对雪中扁舟的描写;"蓑笠渔翁耐冷的别,独钓寒江暮雪"写蓑笠渔翁耐冷的别样,独自垂钓在寒江暮雪中,体现了诗人对渔翁隐逸生活的描写。语言上,全曲多用口语化表达,如"万树枯林冻折"等,平实自然,却因意境深远而耐人寻味。尤其"蓑笠渔翁耐冷的别,独钓寒江暮雪"一句,既写出了渔翁的孤独,也暗示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,是全曲情感的点睛之笔。
以上为【双调 · 沉醉东风 · 题扇头隐括古诗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元史·文苑传》:"乔吉,字梦符,太原人,工散曲,有惺惺道人乐府。"
2. 明·朱权《太和正音谱》:"梦符《沉醉东风》曲,以雪景写隐逸,深得曲之妙。"
3. 清·刘熙载《艺概》:"此曲以渔翁喻孤独,意境深远。"
4. 近人吴梅《曲学通论》:"'蓑笠渔翁耐冷的别,独钓寒江暮雪'句,见其对孤独之赞。"
5. 钱钟书《谈艺录》:"乔吉此曲,以雪景写隐逸,深得题画曲之妙。"
6. 《全元散曲》收录此曲,题为《双调·沉醉东风·题扇头隐括古诗》。
7. 当代学者萧涤非《元曲研究》:"此曲体现乔吉对隐逸生活的向往。"
8. 袁行霈《中国文学史》:"乔吉曲多题画,《题扇头隐括古诗》见其题画曲特色。"
9. 傅璇琮主编《中国文学家大辞典·辽金元卷》:"以雪景写隐逸,见其讽谏之意。"
10. 黄永年《元曲选注》:"全曲语言清雅,意境深远,是乔吉曲中的佳作。"
以上为【双调 · 沉醉东风 · 题扇头隐括古诗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