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端

唐代诗人,大历十才子之一,字正已,赵州(今河北赵县)人,出自赵郡李氏东祖。嘉祐从侄。少居庐山,师从名僧皎然学诗。大历五年中进士,后历任秘书省校书郎、终官杭州司马。晚年隐居湖南衡山,自号衡岳幽人,约卒于兴元元年(公元784年)之后数年。...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自从君弃妾,憔悴不羞人。


唯馀坏粉泪,未免映衫匀。

巫山十二峰,皆在碧虚中。


回合云藏月,霏微雨带风。


猿声寒过涧,树色暮连空。

南楼西下时,月里闻来棹。


桂水舳舻回,荆州津济闹。


移帷望星汉,引带思容貌。

晓雾忽为霜,寒蝉还罢响。


行人在长道,日暮多归想。


射策本何功,名登绛帐中。

谢家能植药,万簇相萦倚。


烂熳绿苔前,婵娟青草里。


垂栏复照户,映竹仍临水。

鹤裘筇竹杖,语笑过林中。


正是月明夜,陶家见远公。


自嫌山客务,不与汉官同。

病来形貌秽,斋沫入东林。


境静闻神远,身羸向道深。


芭蕉高自折,荷叶大先沈。

郗超本绝伦,得意在芳春。


勋业耿家盛,风流荀氏均。


声名金作赋,白皙玉为身。

相见惜馀辉,齐行登古寺。


风烟结远恨,山水含芳意。


车马莫前归,留看巢鹤至。

古人留路去,今日共君行。


若待青山尽,应逢白发生。


谁知到兰若,流落一书名。

迥起来应近,高飞去自遥。


映林同落雪,拂水状翻潮。


犹有幽人兴,相逢到碧霄。

游童苏合弹,倡女蒲葵扇。


初日映城时,相思忽相见。


褰裳蹋路草,理鬓回花面。

我有惆怅词,待君醉时说。


长来逢九日,难与菊花别。


摘却正开花,暂言花未发。

本与戴徵君,同师竹上坐。


偶为名利引,久废论真果。


昨日山信回,寄书来责我。

入谷访君来,秋泉已堪涉。


林间人独坐,月下山相接。


重露湿苍苔,明灯照黄叶。

野菊开欲稀,寒泉流渐浅。


幽人步林后,叹此年华晚。


倚杖送行云,寻思故山远。

惆怅流水时,萧条背城路。


离人出古亭,嘶马入寒树。


江海正风波,相逢在何处。

弱冠家庐岳,从师岁月深。


翻同老夫见,殊寡少年心。


及此时方晏,因之名亦沈。

十五事文翰,大儿轻孔融。


长裾游邸第,笑傲五侯中。


谏猎一朝寝,论边素未工。

争路忽摧车,沈钩未得鱼。


结交唯我少,丧旧自君初。


谏草文难似,围棋智不如。

欹冠枕如意,独寝落花前。


姚馥清时醉,边韶白日眠。


曝裈还当屋,张幕便成天。

有谋皆轗轲,非病亦迟回。


壮志年年减,驰晖日日催。


还山不及伴,到阙又无媒。

雪路夜朦胧,寻师杏树东。


石坛连竹静,醮火照山红。


再拜开金箓,焚香使玉童。

东望扶桑日,何年是到时。


片帆通雨露,积水隔华夷。


浩淼风来远,虚冥鸟去迟。

高门有才子,能履古人踪。


白社陶元亮,青云阮仲容。


田园忽归去,车马杳难逢。

昨夜闻山雨,归心便似迟。


几回惊叶落,即到白头时。


雁影将魂去,虫声与泪期。

丘迟本才子,始冠即周旋。


舅乏郤鉴爱,君如卫玠贤。


礼将金友等,情向玉人偏。

暮雨萧条过凤城,霏霏飒飒重还轻。


闻君此夜东林宿,听得荷池几番声。

自嫌野性共人疏,忆向西林更结庐。


寄谢山阴许都讲,昨来频得远公书。

闻说沧溟今已浅,何当白鹤更归来。


旧师唯有先生在,忍见门人掩泪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