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著

宋庆元鄞县人,字子微,号本堂。理宗宝祐四年进士。贾似道讽其及门,不应。后知嵊县。嵊为戚畹所居,有司不得行政十七年,著独持风裁,威令肃然。迁官,嵊民祖帐塞路,达城固岭上,因改名“陈公岭”。宋亡,隐居四明山,自号“嵩溪遗耄”。有《本堂集》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三井西边十亩坡,与云盘礴傲羲娥。


危时自说升平话,险地今为安乐窝。


鱼鳖收溪供草酌,竹松临户当花窠。

老去襟怀得丧齐,东风吹暖送行藜。


群山捧谷云居下,一岭分疆水向西。


有路不来多事马,满村交唱太平鸡。

入谷崎岖十里程,更崎岖处见沙坑。


幼儿曾寄流鸿影,老我难忘舐犊情。


后日早知为死别,当时寸步亦同行。

危途盍把隐为师,名姓翻嫌世或知。


栗里已成终老计,桐乡犹记旧游时。


云山杳杳勤搜便,风雨潇潇独寄诗。

云旆吹晴踏翠巅,写成诗卷思翻然。


谁知同赋有齐己,人指醉吟为乐天。


意自源头水中涌,语如山色雨馀鲜。

初心高处欲穷游,兀坐书窗七月秋。


风雨已成贫甫叹,山云却为老韩收。


从来人事有圆缺,可是天公分去留。

结约登临百里深,流连风雨一窗阴。


新寒镫火照清梦,绝静山林生古音。


此日与君相别处,有天知我不言心。

庖手馄饨匪一朝,馔素多品此为高。


薄施豆腻佐皮软,省著椒香防乳消。


汤饼粗堪相伯仲,肉包那敢奏功劳。

踏遍山南紫翠关,转西寻麓更幽闲。


菊花数本竹边路,茅屋几闲溪外山。


巧著轩窗随上下,剩留书画在中闲。

十八盘头翠碧函,参差檐栋倚岩崭。


桑根已换如来座,峰顶犹存太白岩。


地有粟泥堪当饭,山无松木独宜杉。

连日南风雨不成,今朝忽有洗檐声。


春膏唤起地元气,仁脉流行天本情。


桑妇惊传二叶迸,田翁痴望两歧生。

一年景象在春光,底事今年春反常。


四十日来无点雨,二三月里却多霜。


麦苗病燥饭亏料,桑叶死寒蚕绝粮。

山人知我岁寒情,十里移来老眼醒。


凿破苍苔方丈地,种为门户四时青。


春寒亦自雪霜意,世变从他风雨腥。

风引归舟远翠蓬,转头三见柳花风。


伤心殆尽王摩诘,痛哭真成贾太中。


尚有鬼神知夜问,谁知兄弟坐天穷。

老来危迹感秋蓬,万事都归马耳风。


百五节为春好处,两三年在乱离中。


溅花难禁少陵泪,缚柳休辞韩子穷。

午酒三杯率处真,不知门外有风尘。


溪山花木一帘影,兄弟妻孥满屋春。


万事到头皆有命,两闲立脚要求仁。

老仙平日鍊心丹,荏苒光阴百岁闲。


随分种花供冷眼,逢人留酒有温颜。


乾坤只作醒中梦,风月何妨忙处闲。

数枝镫火古祠门,妆点山中一鬨春。


俚语为求蚕麦福,队游多是布荆人。


强随戏鼓看狂舞,忍听嘶鼙入小颦。

万镫无复艳端门,一簇星毬里域春。


羌调悲酸吹笛社,村声祥瑞卖饧人。


鬼神亦要民心乐,山谷聊舒世态颦。

晴光欲雪做新元,访旧西来第一番。


十五里行千曲路,两三处见数家村。


山培浮土为田肉,涧束湍流有石痕。

晴行半日到张车,石路崎岖趁水斜。


一窟山中成草市,数株松下见梅花。


居民尽老他无事,就土为生自有涯。

玉瑶分自海仙奁,藜腹新来约束严。


入手颇忧穷鬼捩,收涎已绝老饕餍。


何妨带甲归庖惯,相与调珍助齿甜。

万里长天一样云,纷纷吹下玉成尘。


能令下界皆称瑞,谁谓南人不识真。


积冻已多为麦地,培汤更办百花春。

剪耳严风利似刀,吹嘘滕六做功劳。


大包天地为一色,老尽山林无二毛。


借暖尚能赊绿蚁,御寒终不羡裘羔。

冬塞方严春自通,老根芳脉与天融。


清于仙李月梁上,瘦似神苏雪窖中。


庾岭依然开信早,孤山无复课诗工。

洗眼来看广莫诗,烟霏空翠雨微微。


四平地上一山起,独拄天南群望归。


乔木不随兵燄动,好云时入寺门飞。

举头又是菊花天,走遍山林命苟全。


忍赋庚寅伤乱世,漫书甲子记流年。


陶篱一醉虚抛久,萧寺重游梦觉然。

山外黄尘不到门,南风松竹翠纷纷。


暗中有虎村嗥合,夜半闻鸡老睡分。


带得儿来同坐雨,飞归家去欲排云。

世事纷纷付渺茫,且迎雨信看农忙。


鸠声隔树宿云湿,牛影落田新水凉。


处处丛祠群卜稼,家家蓐食早炊粮。

天敕龙瓢到底倾,阿香飞驾会苍冥。


风霆震叠四溟立,宇宙清凉万物醒。


行蚁知几先畏湿,升蜗向上漫遗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