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毛竹山高风物幽,夜宿白云新雨收。


沿溪而上钟鼓导,自昔以来仙圣游。


久知地迥飞猿黠,新喜天空鸣鸟稠。

海上飓风久不来,一日示我破柱雷。
乘此便欲归蓬莱,炎州四时无落叶。


大木不效躯干折,怪事何止犬吠雪?蓬门土锉虽足怜,日月昼夜行青天,借尔楚竹洗蛮烟。

清虚之府在眉端,忽见骖鸾下紫坛。


昨夜不如今夜坐,老年那似少年看。


鱼龙出水金波动,鸟鹊无枝玉露寒。

嗟余遭罪衅,历涉故多屯。


不戒岩墙险,宁为知命人。


仓皇鱼在辙,狼狈越依秦。

离家逾二载,白发尚南冠。


吉兆常多梦,穷愁岂有端。


炎蒸三伏尽,风雨五更残。

春燕今犹见,江千语并飞。


不知秋未半,何事影全稀。


故主辞偏早,新雏引欲归。

波平烟霁晚风和,船到湖心水没窝。


凉绝不知三伏暑,醉酣齐唱八仙歌。


赏梅洞口怜和靖,种柳堤边忆老坡。

燕月微黄,才到竹间,澹著江南影。
箔卷半窗,露点凉波,书屋短于烟艇。
底问青旗,笑腊酿、秋厨犹剩。

夜乏维熊兆,朝闻异雀鸣。


果能承父业,敢望大家声。


白首嗟余老,何时见汝成。

三载烟岚在岭陬,几番清梦到松楸。


每怜老子身关塞,长忆童时某水丘。


今得归来访渔隐,不妨高卧老菟裘。

扪参历井,恰匆匆三见,西州七夕。
怪得骄阳回避晚,犹去新秋两日。
天上良宵,人间佳节,初不分今昔。

才晴便有蒸炊厄,未雨先怀重膇忧。


岂为形骸悲莫景,政因风土忆中州。


雷麋老木谁能赋,鸢堕空江始欲愁。

一牛鸣地无多远,褦襶经过恐不宜。


风雨潇潇自蚕月,光阴忽忽又瓜时。


缅怀胜践真成梦,尚喜穷居不废诗。

琐琐尘泥迹,悠悠远宦心。


一朝何喜甚,连客得家音。


义训通千里,人情贱万金。

风潮初见土人云,始愧鲰生泥昔言。


却以所经疑柱史,著书应只为中原。

风不终朝闻老氏,撼山今既一期馀。


得非造化夸能事,要使人无尽信书。

雨止林叶净,游步喜川平。


停午众阴寂,山高一蝉鸣。


境静道心熟,世疏尘虑轻。

每见营营止樊棘,不应遗矢未央宫。


恐报苻坚笔端事,自疑今在洒心中。

后世新奇方竞出,难持古语对时云。


欲将老氏飘风语,刊剟还同火浣文。

尘世未徂暑,山中今授衣。


露蝉声渐咽,秋日景初微。


四海犹多垒,馀生久息机。

二十年前到已曾,今虽重到眼犹生。


海无弃水归斯受,山不留云用则行。


去雁来鸿如互避,稚金老火若交争。

吾轻瘴海易烟岚,去岁今辰访古儋。


壹意良民谁似汉,百年循吏莫如谭。


鹗书已费几将上,熊轼犹便再落南。

小诎南游得大观,天函无际碧相环。


盘黎错䝤周遭海,亘县绵州诡谲山。


自幸赏音毛颖下,相争充数锦囊间。

十载孤怀郁不开,二年谈麈得重陪。
亦知久聚难为别,纵复相逢有此回。
野老共遮骢马路,仙翁合管凤凰台。
日月跳丸逝不留,吟蛩得意蜕蝉忧。
终更末伏应无暑,望见中元便有秋。
风爽气先青草动,雨凉心共白莲幽。
翠蕤低映郁金裳,昨夜千门万户凉。
蟾小未禁仙掌露,犀寒先透玉墀霜。
唤回临水登山意,恼乱薰天扑地香。
甬东巢海盗,负固僭名号。
天子莫能诛,有司治不到。
辛壬越二年,粤寇肆悖暴。
龙辀欲驾已多时,父老遮留一日迟。
秋菊寒泉何以报,精勤更写送神诗。
眼前物意颇昭苏,未省郊原遍也无。
更觅洗车三日雨,普教大地活焦枯。
神祐恭惟及物深,中间感应妙精勤。
要知应处还为感,终始惟当秉一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