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南高峰下访馀春,霁草浮光暖更薰。
日转暮山添著色,风旋湖水作回纹。
飘零大士天花雨,惊顾将军画栋云。
中郎宜有后,馀庆在孙枝。
学术堪时用,公卿半已知。
五行人鲜俪,四字格尤奇。
云袖霞衣自等差,天风吹下玉皇家。
似怜桃李无颜色,来伴姚黄魏紫花。
芳辰美景最难兼,桃李春风桂子蟾。
百卉并生吾道泰,嘉祥敢恃我师谦。
闻道莺花满上林,寻芳谁更畏霖霪。
鸣鸠乳燕春欲晚,去马来牛泥自深。
出火星坛方肇祀,联镳乐府按新音。
盐民没利家海隅,奔走末业田园芜。
天意似遣阳侯驱,卷水沃杀煎海炉。
怒涛百尺不及逋,老幼十五其为鱼。
新霁泽国净,禽声落云天。
精庐巧营构,重扉锁春妍。
檐楹曳晴丝,池沼鸣细泉。
晓日殷勤为着鞭,微风逐旋约轻烟。
东皇景胜浑如旧,西子妆浓许近前。
槛外客山今对展,禊时朋酒占初筵。
半晴阴更重,乍暖冷犹争。
坠叶蒲芽缀,新莼荇面生。
钟声带雨涩,帆力贮风横。
桥石天台水谷帘,峰回秀拥更深严。
我来便欲兼忘世,少立清风为拂髯。
几朝花片落书奁,未信春光已属厌。
猛省清明今日是,家家青柳压朱檐。
不学老农稼,而为田舍翁。
劬劳方轸虑,定集竟何功。
心恻焄蒿气,时寒疾甚风。
窄径下深竹,有堤平若席。
开樽荫密树,正见溪水碧。
游鱼出柳根,翕忽无定迹。
簪缨晓入凤池西,雨过重廊不踏泥。
禁掖英僚初拜庆,儒林旧侣许攀携。
两朝云露陪嘉宴,二纪尘埃愧旧题。
奉宸班近殿中香,人在金銮日月旁。
鱼藻君臣同恺乐,露萧遐迩荷龙光。
已闻幼海歌重润,更得清风诵十章。
从臣环极宴披香,帝子趋庭揖在旁。
日御舒长延昼景,星辉明润照天光。
沉沉殿幄三云邃,簇簇宫花五采章。
紫云楼外拥天香,初见前星帝座旁。
庭乐声长歌燕翼,朝簪色喜动明光。
仙巾缥缈尊三弁,环带玲珑袭九章。
昔美都门祖二疏,太冲篇咏贵良图。
不闻宾主俱公鼎,未见篇章出宝跗。
河岳英灵添赋咏,都人士女竞欢娱。
邦人钦伫见仪刑,诏使相望对宠灵。
位冠三公师尚父,躬全五福寿康宁。
久留行色春过半,乍别天颜涕欲零。
幅巾私第已归休,当宁虚怀更款留。
避宠虽辞持节册,送行犹用济川舟。
城南旧圃扃花洞,洛下新庄引御沟。
门巷春阴绿树遮,重来不省是君家。
云封山馆半帘雨,水泛溪流万片花。
王戴风流成故事,吴张图画动中华。
夜登绝顶几千尺,临晓始知归路遥。
水满大江舟窅窅,尘飞客路马萧萧。
山河势窄如悬网,云汉光低不作桥。
娇鸟笼中晒绿衣,雄鸣高树不思归。
去年寒食今年梦,曾向西楼共学飞。
东风拂面又清明,共揖西山晓出城。
杨柳数村烟外过,杏花十里雪中行。
凤毛世表贤臣瑞,马踣人传故相茔。
三月淮南柳色深,相看去住两关心。
莺因求友声逾切,雁为离群思不禁。
芳草将春青楚甸,暮云含雨碧吴岑。
夜深来此倚阑干,千里楼台俯首看。
月到中天花影正,露零平地草光寒。
气清更觉山川近,意远从知宇宙宽。
咫尺天颜仰照临,缉熙盛事见方今。
上林花接南薰早,流水春函太液深。
寒士简编穷皓首,野人芹曝抱丹心。
满眼莺花欲发吟,四方戎马正关心。
农归渤海家如寄,人恨桃源路不深。
夜月啼鹃空惨怆,朝阳鸣凤遂消沉。
客乡寥落三春尽,惟有故人情最亲。
不管柳花飘巷陌,却从藜杖过比邻。
帘间银烛摇疏雨,酒后金盘荐细鳞。
辞家海上忽三年,念汝令人思惘然。
万里书来春欲暮,一庭花落夜无眠。
贾生空抱忧时策,季子难求负郭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