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忽辞鼓山行,便作径山去。


道人孤飞云,腰包咄嗟具。


两边兄弟间,杨岐一条路。

寒梢的皪点昏鸦,雪后风前皎月华。


结习未除羞老眼,更看淡墨幻空花。

大士生天竺,分身化日南。


人中出烦恼,山下即伽蓝。


小涧香为刹,危峰石作龛。

不远灞陵边,安居向十年。


入门穿竹径,留客听山泉。


鸟啭深林里,心闲落照前。

灵境信为绝,法堂出尘氛。


自然成高致,向下看浮云。


迤逦峰岫列,参差闾井分。

盘烟下层霄,山骨微负土。


阴阴日光淡,漠漠风气古。


宝树压桥低,一溪环菜圃。

爱僧予尤爱诗僧,千偈万颂传五灯。


寒山拾得两奇绝,妙压神秀卢慧能。


四明北郭四十里,文溪之名四海称。

癖性爱古寺,郁郁乌龙山。


癖性爱古树,万松拥禅关。


偶与二三僧,共此一日闲。

唐僧穷岛可,应是笔能追。


投卷初来此,回船忽去之。


味□工会合,情淡惯分离。

为问葛藤禅律论,口钳舌结更无言。


何如了办眼前事,且说诗家不二门。

年长山僧五十秋,每携诗卷过吾楼。


老衰英妙心相似,灵隐亭前水不流。

五台秋雪外,一钵几年归。


名刹今无数,真僧似此稀。


万山供破屩,九月耐单絺。

同公游两月,语少道怀深。


自了为僧事,终无住院心。


□□攀老树,藓石上危岑。

中兴今佛法,百倍胜儒绅。


达磨重初祖,观音再化身。


此心元是道,何物不为尘。

万重云外一蘧庐,想见降龙长者居。


溪上过桥谁觅路,峰头飞锡已凌虚。


汉台列像焉知许,陶岫吟归孰起予。

岁晚江湖尚此行,从今一钵老淮城。


闻闻见见元无法,去去来来岂有情。


肯复餐针效罗什,独能沽酒致渊明。

惭非好客郑当时,猥荷高人不见遗。


顿悟可能参佛理,淡交谁是喜僧诗。


过从未许泥行数,属和多因险韵迟。

白云长傍太湖飞,忽向西江度钓矶。


彭泽小龙邀共饭,湖阳迁客忆留衣。


笋因春雨朝朝吃,橘待秋霜颗颗肥。

潭北湘南无影树,一花吹度海门潮。


天香满室定初起,云气上衣身欲飘。


宝月夜寒龙在钵,银河秋近鹊成桥。

举目时时似故园,乡心自动向谁言。


白云晓湿寒山寺,红叶夜飞明月村。


震泽风帆归橘岸,钱塘水府抵城根。

此日因师话乡里,故乡风土我偏谙。


一枝竹叶如溪北,半树梅花似岭南。


山夜猎徒多信犬,雨天村舍未催蚕。

修持百法过半百,日往月来心更坚。


床上水云随坐夏,林西山月伴行禅。


寒蜩远韵来窗里,白鸟斜行起砌边。

莫道东南路不赊,思归一步是天涯。


林中夜半双台月,洲上春深九里花。


绿树绕村含细雨,寒潮背郭卷平沙。

中天坐卧见人寰,峭石垂藤不易攀。


晴卷风雷归故壑,夜和猿鸟锁寒山。


势横绿野苍茫外,影落平湖潋滟间。

苦用贞心传弟子,即应低眼看公卿。


水中明月无踪迹,风里浮云可计程。


庭际孤松随鹤立,窗间清磬学蝉鸣。

纵居鼙角喧阗处,亦共云溪邃僻同。


万虑全离方寸内,一生多在五言中。


芰荷叶上难停雨,松桧枝间自有风。

双扉桧下开,寄宿石房苔。


幡北灯花动,城西雪霰来。


收棋想云梦,罢茗议天台。

去住如云鹤,飘然不可留。


何山逢后夏,一食在孤舟。


细雨莲塘晚,疏蝉橘岸秋。

寺处唯高僻,云生石枕前。


静吟因得句,独夜不妨禅。


窗接停猿树,岩飞浴鹤泉。

讲殿谈馀著赐衣,椰帆却返旧禅扉。


贝多纸上经文动,如意瓶中佛爪飞。


飓母影边持戒宿,波神宫里受斋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