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雨暗蒹葭浦,烟青杨柳津。


有劳修月手,来访卧云人。


落笔向来事,无锥今岁贫。

把断风光不许通,坐天目顶月明中。


下方雷作婴儿叫,莫是山僧耳太聪。

澈师何处觅遗踪,坐听云门寺里钟。


正自年来苦行脚,个中元自有千峰。

当日亲曾见珙公,如雷辨舌振宗风。


分明句句字字是,又向苕川访病翁。

双径闻钟罢,而今夜熟眠。


事须红日上,身在白云边。


古貌应违俗,高吟不碍禅。

相留已无计,欲别手重携。


客路连愁远,乡山入望低。


野花秋寂历,江草晚凄迷。

嗟嗟牝马老而羸,况复双瞳障脑脂。


相下得之来汶上,暑天忽尔到寒时。


贫家刍秣应难继,末路庖厨不忍为。

沧海居何远,慈云出未还。


将迁僧宝塔,就礼佛头山。


邂逅逾三宿,夤缘见一斑。

畏日照城郭,谁家庭户清。


禅房留过客,诗笔见高情。


仙果根株异,湘弦节奏明。

僧家亦有芳春兴,自是禅心无滞境。


君看池水湛然时,何曾不受花枝影。

随缘聊振锡,高步出东城。


水止无恒地,云行不计程。


到时为彼岸,过处即前生。

剪发兼成隐,将心更属文。


无憀对豪客,不拜谒吾君。


画壁惟泉石,经窗半典坟。

释律周儒礼,严持用戒身。


安禅思剡石,留偈别都人。


雨合吴江黑,潮移海路新。

竹槛匝回廊,城中似外方。


月云开作片,枝鸟立成行。


径接河源润,庭容塔影凉。

了了在心中,南宗与北宗。


行高无外染,骨瘦是真容。


饭野盂埋雪,禅云杖倚松。

落发在王畿,承恩著紫衣。


印心谁受请,讲疏自携归。


泛浦龙惊锡,禅云虎绕扉。

南朝山半寺,谢朓故乡邻。


岭上非无主,秋诗复有人。


高禅星月近,野火虎狼驯。

闲身却不闲,日日对天颜。


已住城中寺,难归海上山。


诗传华夏外,偈布市朝间。

太行关路战尘收,白日思乡别沃州。


薄暮焚香临野烧,清晨漱齿涉寒流。


溪边残垒空云木,山上孤城对驿楼。

云飞天末水空流,省与师同别异州。


庭树蝉声初入夏,石床苔色几经秋。


灯微静室生乡思,月上严城话旅游。

几到西林清净境,层台高视有无间。


寒光远动天边水,碧影出空烟外山。


苔点落花微萼在,叶藏幽鸟碎声闲。

二远相知是昔年,此身长寄礼香烟。


绿芜风晚水边寺,清磬月高林下禅。


台殿虚窗山翠入,梧桐疏叶露光悬。

得性见微公,何曾执著空。


修心将佛并,吐论与儒通。


晓漱松杉下,宵禅雪月中。

省学为诗日,宵吟每达晨。


十年期是梦,一事未成身。


枉别山中客,殊非世上人。

儒释偶同宿,夜窗寒更清。


忘机于世久,晤语到天明。


月倒高松影,风旋一磬声。

一室凿崔嵬,危梯叠藓苔。


永无尘事到,时有至人来。


涧谷冬深静,烟岚日午开。

岂曰趣名者,年年待命通。


坐令青嶂上,兴起白云中。


岸浸如天水,林含似雨风。

忆共蒲团话夜钟,别来落叶閟行踪。


遥知黛色秋常玩,住向灵岩第几峰。

到家方坐夏,柳巷对兄禅。


雨断芜城路,虹分建邺天。


赴斋随野鹤,迎水上渔船。

长安车马地,此院闭松声。


新罢九天讲,旧曾诸岳行。


能诗因作偈,好客岂关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