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家本紫云山,道风未沦落。


沈怀丹丘志,冲赏归寂寞。


朅来游闽荒,扪涉穷禹凿。

故人栖东山,自爱丘壑美。


青春卧空林,白日犹不起。


松风清襟袖,石潭洗心耳。

几代儒家业,何年佛寺碑。


地平边海处,江出上山时。


故国人长往,空门事可知。

孤峰峙平畴,松杉夹飞岭。


古剑池独奇,两壁插天井。


晃疑将军拜,灵泉奔老耿。

浮生偷得片时闲,古寺寻僧借景看。


楼阁倚云山气湿,辘轳卷水涧声寒。


地埋吴剑痕犹在,碑刻唐诗字未漫。

几拍歌声在半塘,感君同载不嫌狂。


里中可语人偏少,世上无情事却忙。


树石那知山后好,茶泉端爱雨前香。

此水虽非禹凿开,废丘山下重萦回。


莫言只解东流去,曾使章邯自杀来。

生号蓟丘今有传,为因先世重怀思。


白云瞻怅空千里,铜狄摩挲又一时。


盘谷隐居知李愿,辋川图画见王维。

姑苏好山名昆丘,玉作芙蓉凌九秋。


至今宝气伏光彩,白石磊磊皆琳球。


问君何年宅其下,桂馆芳堂极潇洒。

姑苏城外王珣宅,十里楼台胜画屏。


泉因好事多逢品,石本无心亦解经。


生公池在藕花碧,吴子墓荒龙气扃。

涉江数百里,历览苦未厌。


饮水过南零,采茶入阳羡。


兹山隐平陆,彩翠扬芳甸。

山人曾著宰官衫,了事还为马口衔。


别我三年无瞬息,思君一节尚巉岩。


人生契合常如此,吾道年来见大凡。

风流二客幸同时,几杖烟霞晚更移。


匡阜白莲能共社,会稽林竹旧相期。


丹丘不隔珊瑚井,明月犹通玉液池。

洗耳松风渐可听,忽看十里出郊坰。


青山开户朱明馆,绿发悬车白傅亭。


调鹤便思游碧落,观鱼真欲钓沧溟。

正喜长林下,玿珰为扫除。


谁知陵谷变,忽到水云居。


芜没真人迹,苔荒太史书。

相国南迁日,行吟经几春。


暂为香案吏,还作玉堂宾。


琪树藏仙籍,桃花隐去津。

向晓开帘望,烟林杳未分。


寒虫答蕉雨,清磬逗松云。


草阁鹿双卧,芝田鹤几群。

夜宿丹台上,萧然物外踪。


梦随芳草合,门付白云封。


月黑禽争树,天寒犬吠钟。

瑶池新水涨,一夜与桥平。


逆雨鱼苗长,吹风荇带生。


时流仙梵去,半染落花明。

溪边红药院,堤畔木兰舟。


下榻来山鸟,钩帘散白鸥。


风恬看花去,日出采芳游。

尚忆神仙令,飘飘振羽衣。


著书探妙诀,抱璞契玄机。


玉局名犹在,仙山路不违。

花宫行欲尽,片石出林端。


晴日登临处,烟村远近看。


孤亭苍藓合,古木白云寒。

菌阁三城望,花蹊十亩馀。


我寻仙子宅,来就羽人居。


浥露耕瑶草,焚香检玉书。

丹丘遥带郭,一径入云长。


花亚珊瑚井,莺啼薜荔墙。


松房跨幽石,竹户对寒塘。

西第南楼迹已尘,北轩长夏更宜人。


年华如此便千古,汤饼不须愁众宾。


炎日病躯妨跃马,绿阴高柳正欹巾。

越衣当暑清风至。
芒鞋偶过云岩寺。
虎丘山下故人家,能倒金樽留我醉。
林端生色美新晴,楼阁依山若画屏。
石坐最宜人选胜,剑池潜想地遗灵。
僧窗松竹冬犹茂,寺路烟霞昼亦冥。
虎丘何为山,鲸波涌而显。
惟青镇一隅,峙秀状无限。
遥峰乃众阴,四望拱孤巘。
遥望官河驻彩桡,春深绛帐不萧条。
已惊雨露恩光厚,还喜山川物色饶。
尽日楼台人载酒,隔江灯火夜吹箫。
金钗沦剑壑,兹地似花台。
油壁何人值,钱塘度曲哀。
翠馀长染柳,香重欲薰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