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天机谁与辨毫纤,岁纪庚申忆在严。


葭管欲飞冬至节,犁花飘杂水晶盐。


寒催皎兔逃三窟,饥困乌鸦傍暮檐。

冻拈诗笔指纤纤,时到隆冬气自严。


三白依稀呈国瑞,半空摇漾洒吾盐。


琼瑶夺目皆填市,玉箸凝冰已挂檐。

寒林凝重堕翻鸦,更恐通忂汗辗车。


阴积何愁胶地轴,冬深乱落爱天花。


兵逾蔡壁奇谁策,茗煮琼瑶笑我家。

冻笔狂提谩扫鸦,跏趺忘却紫河车。


连阴未识天何意,积瑞贪看眼欲花。


倏往忽来怜剡曲,浅斟低唱是谁家。

纷飞撩乱扑朝鸦,老妇贪看驻纺车。


三白果堪登百谷,一香何惜让群花。


光添玉宇无边景,清变都城几万家。

絮粘枯树闹饥鸦,载酒过门问小车。


屐齿每嫌穿碧玉,陶铛端欲煮琼花。


剡中夜舫殊堪画,驴背诗情却到家。

扶胥几许频声意,黄木空流水一湾。


何处此杯偏放手,百年青眼细看山。


浮生向老输钳口,黑发逢秋未腆颜。

落落星辰没远天,腾腾金浪满黄湾。


无时可滞升空日,万撼难摇抱海山。


天远未须扶赤手,霞红不觉上苍颜。

一卧经旬,喜百事无营,只须药物。
病起渺然思泽国,兴在黄楼赤壁。
五老烟空,九华云静,涛涌三山雪。

今日西风初送暑,碧梧已动秋声。
高楼一望暮山明。
白云飞处,迢递客愁生。

山谷老人年七十,百花潭上优游。
石亭草阁枕江流。
携琴随野鹤,移席傍沙鸥。

百尺清泉声断续,半岩松竹青青。
丹崖翠壁列云屏。
入山行解带,扫石坐翻经。

岸柳窥人,东风里、似曾相识。
指长堤、朱箔青楼,还知旧日。
前度刘郎今又到,落花流水成陈迹。

象麓草堂,何处在、白芒洲曲。
有负郭东泉,当年书屋。
碧岭千层盘翠黛,清溪一带流寒玉。

七里滩头,几度过、渔矶傍侧。
爱江乡、山阔云闲,水清沙白。
蓑笠当年甘寂寞,仪容此日增颜色。

一撮峰儿,障长江、真是天生神物。
海国江门涛阵涌,玉迭雄开两壁。
孤柱乾坤,双擎日月,万古头如雪。

大河东下,走万里、包纳许多灵物。
推荡中原无砥柱,那问全城半壁。
静影涵空,洪涛浴日,巨浪翻银雪。

铁豸峨冠,真御史、不负清朝人物。
标格冰壶涵玉树,文彩上腾奎璧。
骢马巡行,动摇山岳,长夏飞霜雪。

源分天上,算黄河、不是人间之物。
横亘中原三万里,失却乌江赤壁。
雷雨掀腾,鱼龙变化,桃浪翻红雪。

大河南北,数千里、一望中原民物。
迤逦江山开锦幛,尽是名城坚壁。
楚汉纷争,曹吴割据,战甲明霜雪。

夜雨秋尊,新烹蟹、又见一年风物。
秉烛西堂聊自酌,时听蛩吟四壁。
满壳膏肥,双钳肉嫩,味胜经霜雪。

一种灵株,细摩挲、不似人间之物。
偃蹇虬枝连密叶,风雨暗生墙壁。
的的悬珠,汇景如贯,颗颗凝霜雪。

病渴相如,喜故人、遗此盘中珍物。
却想碧山楼阁下,双桧幽亭西壁。
满架明珠,一林苍玉,六月涵冰雪。

昔试南宫,荷明公、收作药笼中物。
彩笔玉堂干气象,瞻望文章奎璧。
席上春风,尊前夜雨,几对程门雪。

凤阁鸾台,受丝纶重寄,敢忘民物。
欲挽江河无气力,空羡岩岩立壁。
边塞烟麈,闾阎疾苦,赢得头颅雪。

曾游淮县佩青纶,饱看东南第一山。


烟雨十年诗梦外,风尘万感画图间。


斜阳应照客愁满,去鸟尚如人意闲。

不如归去,好收拾、今日南朝人物。
江上青山,依旧是、刘宋萧梁半壁。
长线扁舟,书生卖国,旧耻终须雪。

滑如霜薤叶。
细似湘纹节。
琉璃黄映消肌雪。

红蕤光欲耀。
紫树云争绕。
携来岭海邯郸道。

暖金云影溜。
彩缕芙蓉绣。
端溪新致丁香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