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高楼望不极,野兴远相宜。


宇宙一长啸,山川多所思。


薄寒才胜酒,短景不禁棋。

摇落客愁乱,登临秋色空。


溪流寒更碧,霜树晚增红。


旷野驻残日,虚轩来朔风。

浮空霁色,江涵秋影雁初飞。
相逢共绕东篱。
点检樽前见在,人似晓星稀。

兴来落笔任横斜,坐上朋樽续续加。


貌似叶红皆被酒,头如雪白也簪花。


金风渐急秋将暮,玉树相依客尽嘉。

长天一色雁行斜,雨过南山气势加。


懒后不冠羞白发,兴来无酒负黄花。


何人见忆闲陶令,有客徒嘲老孟嘉。

谩向金门学隐沦,独游花院散凉氛。


诸天只在人间世,并马谁寻野外云。


白日金轮临户映,香街笙管隔墙分。

东城桃李花,灼灼矜芳姿。


会蒙春阳煦,烂缦开及时。


东皇欲返驾,风雨旋相欺。

五更驱倦仆,发轫古城边。


月色潮初上,钟声人正眠。


自怜筋力在,无补岁时迁。

山北山南草渐青,去年双鬓只星星。


春风不管游人老,又到江头白下亭。

廊庙丰姿太逼真,追思言笑转伤神。
一时先友凋零尽,不忍重来抚翠珉。
枯杉如柱倚天长,云是神人此降祥。
欲借图经询故实,定应何似古空桑。
石址犹存旧将台,青山如斗画中开。
至今草木增颜色,知是先皇驻跸来。
宝坊高出旧城东,百里山川一望中。
竟日倚阑题不尽,夕阳遥射竹林红。
岳祠园后见崔嵬,玉立亭亭一径回。
争扫碧苔供徙倚,不妨同醉竹根杯。
乌聊山上越公祠,香火分明百世思。
留得两函唐诰在,纪年犹是太宗时。
默默专城岁月驰,忽来郊外得心期。
龙蛇起伏知何处,天地圆方在此时。
更喜风光似江介,可怜饱饷便忘疲。
姑孰望东城,长江八十里。
思君半夜泛渔舟,明月随人渡寒水。
江南美酒君家无,携来相就倾一壶。
东城耿天骘,读书五千卷。
有义或未通,至忘寝与膳。
潜心唯丘轲,弟子并时彦。
我闻武夷山,乃是神仙府。
灵丹插峭壁,异骨留深坞。
有时风高月色静,天乐琤淙散天宇。
土室融融曙色,山窗晏晏春眠。
东风和气满壶天。
依约镜奁初展。
故旧今成二老,欢游长记当时。
山中吟屐梦中诗。
多少晋人风致。
古屋深灯弄影,严城怨角催更。
掩门欹枕奈微酲。
巷陌鸟声初静。
水郭秋风后,寻诗客共过。
晚鸿将集渚,风叶尽随波。
野客便诗思,潭鱼识棹歌。
花片飞飞柳色深,登楼一倍搅乡心。
长堤烟草迷人去,远寺斜阳带磬沉。
江水无风时起浪,春云不雨每成阴。
风送孤帆掠岸飞,篮舆十里漫追随。
夜深小市无灯火,雪月佳哉只自知。
半生香火庇琳宫,自怪年来出处同。
忧患只今尝已遍,颓然相对两衰翁。
放溜轻舠掠晚沙,时时波底碎秋霞。
清阴十里堪乘兴,疑到江东安道家。
浩荡东城外,微茫病眼开。
烟帆一鸟过,云插乱峰堆。
绿水漫漫去,青山衮衮来。
出逢春客放牛天,浩叹微官久自缠。
回首未能收白牯,归家犹可养乌犍。
茅檐深处宿征车,侵晓催行画不如。
云气才封三里郭,雨丝已湿半肩书。
花飞野寺沟流出,舟坐春江天上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