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重阳荆楚尚,高会此难陪。


偶见登龙客,同游戏马台。


风文向水叠,云态拥歌回。

黄花惊破九日愁。
正寒城、风雨怨秋。
愁便是、秋心也,又随人、来到画楼。

龙山行乐。
何如今日登黄鹤。
风光政要人酬酢。

几年重九客他州,少泊槠田古渡头。


人向饮中言我乐,谁知笑里是吾愁。


黄华可忍抛三径,白发犹堪柰几秋。

醉来风帽半欹斜,几度他乡对菊花。


最苦酒徒星散后,见人儿女倍思家。

良辰乐事两相关,不可不求今日闲。


有酒能赊堪荐菊,无灾可避自登山。


心怀屈贾千年上,身在潇湘八景间。

今日知何日,他乡忆故乡。


黄花一杯酒,白发几重阳。


日晚鸦争宿,天寒雁叫霜。

九日江亭上,谁怜老孟嘉。


要人看白发,不用整乌纱。


寄兴题桐叶,长歌醉菊花。

佳节重有感,人间行道难。


登高苦无地,把酒一凭栏。


山迥暮烟合,江空秋水寒。

宋武登高酣戏马,侍臣陪宴话伤蛇。


金钗各帕风吹落,绣帽亲宣菊插斜。


感慨长刀遮敝邑,悽凉短褐吊官家。

适逢重九又逢公,却苦提壶挂碧空。


欲写黄花无意兴,乱题湖石数竿风。

北寺高台大漠东,他乡尊酒两萍逢。


飞花巳作先秋雪,落帽何劳隔夜风。


百折不离山色赭,数榆忽露寺门红。

归家忽巳逢重九,聊向高山试一登。


舌在何为更问妇,荤除元不是求僧。


秋云隔水流数片,落叶依岩积几层。

与客携壶去。
望高高、半山失却,满城风雨。
何许白衣人邂逅,小立东篱共语。

风雨东篱晚。
渺人间、南北东西,平芜烟远。
旧日携壶吹帽处,一色沈冥何限。

白白江南一信霜。
过都字不到衡阳。
老嘉破帽并吹却,未省西风似此狂。

龙山歌舞无人道。
只说先生狂落帽。
秋风亦是可怜人,要令天意知人老。

宽处略从容。
华水华山自不同。
旧日诸贤携手恨,匆匆。

旧游山路。
落在秋阴最深处。
风雨重阳。

破帽吹愁去。
绕郊墟、残灰败壁,冷烟斜雨。
舞马梦惊城乌起,散作童妖灶语。

九日黄花,渊明之后,谁当汝俦。
记龙山昨夜,寒泉九井,帽轻似叶,须戟如虬。
庚扇西风,孔林落照,银海横波十二楼。

孤烟澹澹无情,角声正送层城暮。
伤怀绝似,龙山罢后,骑台沉处。
珠履三千,金人十二,五陵无树。

九日各堪爱,西风岁岁深。


长因思往事,忽已至于今。


不谓秋将晚,几如老见侵。

积雨凝宿阴,寒冰结湖背。


鸥鹭不敢前,龟鱼各潜晦。


敲冰得湖心,鼓棹作澎湃。

屋角梅花欲弄晴,耐寒庭草尚晶莹。


护霜云重知何事,留得芭蕉作雨声。

修途苦悠悠,行迈日靡靡。


间道避群凶,弛担倦行李。


重冈颇峻极,一上三十里。

霜蓬零乱。
笑绿鬓、光阴晚。
紫茱时节,小楼长醉,一川平远。

敢乞兰金作诏泥,年今已是古来稀。


一天细雨家何在,十载黄花客未归。


万事可怜俱老境,故人犹欲借馀晖。

秋云易雨秋日出,九日阴晴苦难测。


气如昨夜太暄妍,云似今朝好天色。


天公要渠作好语,着意安排费天力。

九日清尊强挽秋,满庭风雨复谁游。


俗人言下无三语,此老胸中有九流。


白发不妨欺短帽,黄花应解笑痴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