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对着青衫下帝宸,十年不与并为仁。
怜君卧困千金骨,笑我行摧四角轮。
老眼相逢俱作客,新诸远寄底惊人。
缚柴窄窄昼常关,剥啄髯参兴尽还。
不听高谭如屑玉,强酬好句似登山。
论交此地逢三益,识面他时熟两难。
初闻富经术,颇复事风骚。
作者意不尽,斯人才已高。
大编来警策,短发对爬搔。
时危适远县,卧疴蔽疏篷。
浮舟难计程,一听水与风。
今日出江口,划见天边峰。
涨绿平堤万里桥,安舆欲去此迟留。
了知薪尽无馀火,犹复情痴认刻舟。
终古不磨方寸恨,深恩未有一分酬。
瓠瓜留恋几星霜。
渐颓唐。
剧堪伤。
一庵高寄碧崔嵬,山崦芙蓉锦作堆。
满眼烽烟天地老,隔江楼观画图开。
云房犹是康容宅,丹灶空馀晋代煤。
名花新剖麝囊开,与客花时踏雨来。
越土一枝分阆苑,春风三朵出瑶台。
朝云重压珊瑚树,宿露低倾玛瑙杯。
古木成阴水绕村,紫荆花下长兰孙。
天清却抱风云气,春早先沾雨露恩。
捧钓临流观海市,得鱼呼酒醉牺尊。
策疲驴,访先朝行殿,沙涧踏新晴。
老栝皴霜,盘松托月,萧瑟并作秋声。
剩三两、白头戍卒,伴过客、楼堞指空营。
山眉轻抹一奁烟。
湖平花满天。
罗裙香影漾红船。
万姓丛居一弹丸,八公何在路漫漫。
中原北望已尘暗,边地秋来又枣丹。
猎猎阴风征骨乱,茫茫夜月鬼声寒。
隔江定佳处,放艇得幽寻。
直上云根径,尽行霜叶林。
昔人非避世,此地可钩深。
江边送我赴瀛洲,风物萧萧又见秋。
百岁能禁几回别,此生已是十年愁。
塞鸿自觉东南远,汴水谁教日夜流。
红尘著脚双鬓斑,折腰五斗真作难。
巾车一去不复还,归卧柴桑紫翠间。
东篱悠然见南山,欲辩忘言心自闲。
落英拾秋鞠,委佩纫芳兰。
以其清且芬,可服仍可餐。
吴茱味苦辛,奚亦登君盘。
菊英装点近芳辰,风掠清香已袭人。
端的樊川携玉液,来同靖节赏金尘。
藏阄戏赌杯中物,投辖坚留座上宾。
蝉鬓云鬟逞丽妆,郁金香喷紫罗囊。
平生未识红鸾字,愿借春纤写数行。
不才自保一生无,祸中阴谋恣矫诬。
贡院本期登俊造,圜扉何意齿囚徒。
通宵不寐更三鼓,终日相亲火一炉。
梦里吴江过几年,重来佳景只依然。
满楼翠色千门柳,四座香风绕郭莲。
放鹤出山烟浩荡,采菱归渡月婵娟。
看花共别三茅观,再到吴山十二年。
独喜刘郎来作主,共悲圆泽已成仙。
江山几许烦招手,风月寻常欲上肩。
烟深林罅,路转城湾,暑天晴久苔黄。
亭榭高低重来,换尽风光。
当年招游佳境,剩蛙声、一水都荒。
载香游缆,傍云廊重舣,幽单春客。
一掬招提花外水,谁共闲鸥分席。
塔影书空,溪流饶舌,旧赏都陈迹。
摊破红笺篆碧螺。
酒醒腕弱墨慵磨。
暗吹兰气载香多。
欲问花前第几春。
却看桃片委苔尘。
赋情谁及杜司勋。
并载金台二月天。
海棠巢下杏花前。
试将明镜照华年。
修明国政保关山,岂在驰驱纵送间。
空使流人登剑阁,向风长喟笑庸孱。
苦无雄略但儿嬉,尚想山头学射时。
忽报阴平鱼贯入,可怜一镞不能施。
两岸蝉声客梦醒,片帆初落暮云停。
故人无奈年年别,江北江南杨柳青。
谁倾银汉落晴湾,种得莲花俨翠鬟。
丞相留题空瀚海,将军行垒耀天山。
潮声夜转渔灯入,野色朝开猎骑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