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紫翠烟霞出上方,游人登览忆先皇。
石栏空见岩花乱,翠辇不来山路荒。
此日风云馀王气,旧时草木被天香。
秋水蒹葭思不禁,扁舟重系此溪阴。
犊眠疏草犹迷径,鹤哺新松欲满林。
采药常嫌惊鹿迹,山中初服野人心。
已近桃源岸,晚来暑渐降。
乘流催鼓枻,入夜尚浮江。
习习风侵几,辉辉月瞰窗。
桃花源里白云乡,石磴风林趁晚凉。
庭树若为留美荫,池莲何意送幽香。
鹡鸰戏浦欢相语,鸿雁乘秋故作行。
曾与山灵约,重来更探奇。
只缘王事亟,又负白云期。
春瀑方流韵,晴峰欲弄姿。
再过经游地,刚逢献岁春。
林花迎玉节,山鸟识征轮。
入寺僧初定,临溪虎自驯。
初去暖风绿柳,重来冷雨黄花。
天末数声塞雁,庭前满树寒鸦。
暮雨江头使节来,茅斋一醉菊花杯。
连朝案牍惭吾俗,今代文章羡子才。
落木荒云秋色远,孤城寒角夜声哀。
野戍凄凄画角,山城处处寒砧。
最是秋风羁客,不堪暮雨乡心。
此地吾尝治,风尘几度游。
道随汾水折,云拥霍山浮。
昔往黄梅雨,今来白雁秋。
四十年中顷刻殊,神仙作下睡工夫。
我家日日黄粱熟,食后酣眠一梦无。
好梦占祥噩梦禳,惊心动魄是酣乡。
何如化作飞蝴蝶,自在逍遥睡一场。
又鼓维扬棹,帆张一叶轻。
水云迷鹭影,风柳递蝉声。
岸转添新港,舟行无定程。
我昔过威县,曾交丁令威。
诗人风肆好,官阁酒同挥。
一旦骑鲸去,何年化鹤归。
夏天多忆此,早晚得秋分。
旧月来还见,新蝉坐忽闻。
扇风调病叶,沟水隔残云。
浮云细细雨还晴,客思车尘喜暂清。
山馆重来应识面,野花空好不知名。
长林树转回征盖,远戍烟消出候旌。
与君俱拙宦,廿载一官同。
弃置复何道,飞翻可自工。
州分二水合,地迥百峦通。
复此虔台会,翻疑昨日逢。
山留登眺处,水写别离踪。
楚迹多乘兴,新诗得大宗。
溪南读书处,秋晚数经过。
寒照隐城树,苍烟深壁萝。
窗明山翠近,地静叶声多。
昨日经过旧堂宿,今日经过旧堂哭。
交情今日尽凋残,草堂自此成幽独。
追忆平生颜,宛然在心目。
衡山小郭对风汀,客子扁舟复此经。
岳顶断云归海徼,天边残照落郊坰。
苍茫野色横江暝,萧瑟秋声隔树听。
南州久矣无高阁,江上诗人今又还。
借一帆风无用处,掀髯空对马当山。
寒翠堆檐树可因,高斋一到一番新。
林收灏气雪加肃,菊断晚香梅导春。
识客奴厮皆旧雨,归田面目有微尘。
无多秋色晓晴初,夹岸人家水拍芦。
小艇斜穿黄歇浦,轻衫又到子云居。
谈心为鼓平沙曲,刮目欣看倒薤书。
契阔灵山乍两年,重来仍是绤衣天。
抽身皂荚黄尘外,到眼琪花碧草前。
终古涛声常作雨,经春苔印又如钱。
子丑交时岁即除,添筹惜已近衰馀。
春风肯与西归便,十一更舟过故居。
案列黄橙佛手柑,花开绿萼水仙含。
村斋度岁无长物,书味也从澹处参。
乍睹回缄意已知,未开先稔促归期。
生身合受风霜命,家信奚须说久羁。
一年将尽夜如何,又向声声爆竹过。
惟有离愁消不得,今年更比去年多。
挂壁灯残照影迷,替人垂泪烛心低。
挥毫未扫胸中块,客感分明判晓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