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斜照侵疏箔,微凉逗小窗。


青蒲故依渚,白鸟屡横江。


遣兴诗三百,煎愁橹一双。

天竺横分景色宽,孤山背后泊船看。


林藏野路秋偏静,水映渔家晚自寒。


拂拂烟云初淡荡,萧萧芦苇半衰残。

楚山重叠矗淮濆,堪与王维立画勋。


白鸟一行天在水,绿芜千阵野平云。


孤崖拂阁晴光见,极浦渔舟晓未分。

河上风烟爱此邦,吴艘越舸不相降。


鱼腥矗矗桥边市,花暗深深竹里窗。


蹴鞠渐知寒食近,秋千将立小鬟双。

迢递陟城隅,飞轩浩气扶。


春容来迥野,天脚入平芜。


暖吹时披拂,晴烟乍有无。

旷望蓬池上,池平失素波。


鸱鸢貌闲暇,樗栎意婆娑。


雾日垂金彗,烟峰晦钿螺。

驱车南陌道,物色喜春还。


水暖初成浦,云晴不抱山。


原姿平澶漫,禽哢巧间关。

不觉春芳晏,翻成客望劳。


草平天一色,风暖燕双高。


击轊争轻幰,书旗炫缥醪。

古阁上空半,寥寥千里心。


多年为客路,尽日倚栏吟。


山压秦川重,河来虏塞深。

晚雨凄微叶未斑,小亭非但揖西山。


船行半出青蒲末,塔立参排杂树间。


了事儿痴妨剧醉,澹阴天气合清闲。

才过苹乡几曲。
添了数湾芦竹。
点点白鸥天外堕,错认蒲帆十幅。

西极层云最上层,碧云峰著白云楞。
六龙顶佩斜阳下,恰似青纱一点灯。
短艇摇摇对晚屏,推篷念远不胜情。
风前落木心犹壮,雨后归云气未平。
湖汊条条新筑塞,圩头处处薄收成。
少乏超绝姿,瘦鹤存野格。
乾坤心自放,颇觉尘土窄。
安得千金橐,使我穷地脉。
远山重叠限空明,淡拂生绡绝点尘。
半舸夕阳喧酒客,一楼寒色倚诗人。
早莺怀旧随时至,芳草无情著处新。
三百六十徐州山,骨立天风不受寒。
樊侯古冢七抔土,飞沙野蔓斜阳残。
舟人指点向余说,侧望淹留寸心切。
小妹名乡画桨移。
开帘独画远山眉。
栖鸦流水,奁镜点明漪。
簇簇螺鬟窥玉镜。
杨柳如烟,画出烟波景。
镜里楼台花竹映。
水接遥空分外宽,孤山月出静中看。
疑从弱水移圆峤,似共姮娥住广寒。
秋雨秋风初过后,荷花荷叶半凋残。
凭高每叹昔人非,空有群峰碍落晖。
大雅风流谁举似,长安秋草又衰微。
寒花负约开犹懒,幽鸟忘机趁不飞。
云霞千古事,桃李旧花颜。
芳信沈青鸟,空祠掩暮山。
香传一座暗,柳匝万家闲。
暑退凉初至,登楼客思清。
鱼帘桥外密,稻陇寺前平。
云起连潮色,风过带磬声。
雪外楼台玉几重。
六街镫火澹连空。
斜阳到海不成红。
云中日气乍如灰,剑倚天边尚有台。
紫塞秋风随马度,白登寒色压城开。
禁中颇牧当时用,宫后娥眉万里来。
寒江暮泊小舟轻,白鹭栖烟丛苇鸣。
宽望远空浮湛碧,老蟾惊玉弄秋清。
落英芳草蝶低飞,杜宇啼春春欲归。
今日湖山春又老,杨花如雪点春衣。
满亭飞翠扑轻裾,大好风光画不如。
数摺晚山迷橘树,一竿秋水上鲈鱼。
室藏乌喙人何在,舟载蛾眉事恐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