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折冲自古在精神,从事兵车亦苦辛。


羽扇纶巾前日事,尚能谈笑静风尘。

不分群儿敢跳梁,向来走马饮长江。


兹楼不是为观美,要向楼前受敌降。

楼下双门车马尘,楼头五夜唱鸡人。
十年清梦里闾改,一片彩云窗槛新。
雀噪北林窥殿影,籁传南郭窅天真。
白首登临海一隅,晚风吹雨上髭须。
日边不见平安使,云影满川山有无。
七月高楼暑气回,荷香细逐水风来。
翠蛾细袖歌声远,绿野苍山醉眼开。
羁客秋怀追屈宋,主人交义继陈雷。
天风吹我上层檐,望入中边逸兴添。
草暗黄沙迷远近,山连紫塞见毫纤。
筹边自愧李德裕,忧国谁如范仲淹。
屹立东南一柱齐,悬空栱桷尽翚飞。
雄吞二景开黄道,远接三辰入紫微。
春树已随辽鹤返,秋云不隔塞鸿归。
倚空金碧崔嵬,凤山直下如拳小。
仰瞻天阙,北辰不动,众星环绕。
唤起群聋,铜龙警夜,灵鼍催晓。
楼压黄河山满坐,风清水凉谁忍卧。
人定军州禁漏传,不妨秋月城头过。
一别朱门三四春,再来应笑尚风尘。
昨宵唯有楼前月,识是谢公诗酒人。
地灵神物护,天阔海云长。
五岭衣冠气,三城日月光。
凭高临渺渺,迥立尽苍苍。
经营王事不宁居,拱北楼成景有馀。
城外舟车饶贡赋,海滨黎庶乐耕渔。
帘栊得月秋偏胜,窗户封云昼未除。
山城夜色满危楼,地设雄关控九州。
明月迥随银汉转,青天倒映黄河流。
已无羽檄来边使,喜见龙标在上游。
崇楼杰构不辞华,复见雄标百里霞。
黑海浪翻河伯国,绿杨风细五侯家。
雕梁紫燕回珠浦,广陌名驹出渥洼。
荡荡双门势郁盘,危楼直北拱长安。
莲花转漏铜龙咽,云叶栖檐铁凤寒。
万里行完初放眼,九秋悲后独凭阑。
雨来风静绿芜藓,凭著朱阑思浩然。
人语独耕烧后岭,鸟飞斜没望中烟。
松梢半露藏云寺,滩势横流出浦船。
春色满南州,乡心上北楼。
青天万古意,白日半生愁。
城晓钟才动,江晴雾未收。
山城连日雨,急潦似潮头。
麦垄都沉海,篱门各系舟。
白虹来有兆,赤手措无筹。
江城初霁重阳雨,暇日同登节镇楼。
黄菊有情还照眼,茱萸无分最惊秋。
渔人竞下横池网,客子真怀钓湘舟。
落景孤云共,清商戍角和。
苍烟澹伊洛,白露湿关河。
牧马随鸿雁,行人掣骆驼。
云影消空阔,霜华拂杳冥。
秋光不隐雁,夜色欲迷萤。
爽气横苍卞,凉波接洞庭。
缥缈楼台十二阑,举头人在凤池班。
天风不隔寻常眼,辰极长依咫尺天。
更点分明关政事,规模雄丽厌江山。
相君素有平南策,吴会新成拱北楼。
鼓角壮怀藩镇肃,轩窗豁眼海天秋。
岁时玉帛修臣节,政事金汤写帝忧。
秋满空山悲客心,山楼晴望散幽襟。
一川红树迎霜老,数曲清溪绕寺深。
寒气急催遥塞雁,夕风高送远城砧。
殷勤赵公子,良夜竟相留。
朗月生东海,仙娥在北楼。
酒阑珠露滴,歌迥石城秋。
秋塞难为别,一尊驻晚晖。
悲风嘶去马,落叶上征衣。
野烧临河断,寒沙带雪飞。
谢公高斋登望处,千年远岫开秋曙。
碧海青天纳一窗,镜里云光飞不去。
锦袍仙人万古愁,对酒酣歌即此楼。
宣州治冠陵阳顶,百尺层楼出此巅。
宛水无声流槛外,敬亭如画落檐前。
去天一握宜晴雨,拔地千寻瞰井廛。
浮空紫翠扑层台,谢守吟窗一夜开。
云影四垂高卷□,□痕浑落浅胶杯。
红莲绿水嘉簪盍,白鸟孤云八句来。
南涧吹云过北团,北山飞鸟入南山。
区区云鸟缘何事,未似风流太守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