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北高峰在灵隐寺后,石磴数百级,曲折三十六湾。
上有华光庙,以祀五圣。
山半有马明王庙,春日祈蚕者咸往焉。

郡北最高峰,巉岩绝云路。


朝来上楼望,稍觉得幽趣。


朦胧碧烟里,群岭若相附。

北高峰为湖山第一高处,绝顶环眺,目及数里。
左顾澄湖,匣开妆镜,金饼晶荧;右俯江波,绳引银河,玉虬屈曲,前后城郭室庐,郊原村落,眇若片纸画图。
鳞次黑白点点耳。

迢迢坌道枕重边,高阁登临倍黯然。


百灶营烟明可数,双谯蝶粉绕能圆。


偶逢飞雪关山杳,渐近浮云帝里连。

晋公雅望复英姿,坐领楼船远视师。


夜半自平淮蔡日,秋深同上华山时。


军营列岸江全绕,骑火穿林席屡移。

西湖烟尽水溶溶。
一笑与谁同。
多谢湖边霜菊,伴人三见秋风。

鼓楫去故里,携孥客东吴。


湖山森照耀,鱼鸟相嬉娱。


举目见两高,欲上徒嗟吁。

登临一笑与谁同,此事人间未易逢。


莫恨清樽负重九,且看黄菊笑西风。


江连碧海潮初上,山近丹霄路欲通。

山巅复山巅,树杪复树杪。


白云已摩肩,青意犹未了。


积苏笑壤鼠,决眦极飞鸟。

四山角立四浮屠,绝似双林竞宝珠。


万古一丸拿不去,夜深朗月浸澄湖。

拟上高峰最上头,篮舆已赁又还休。


旧来诗眼如今别,添与江南一段愁。

扪萝直上鹫峰头,缥缈平沙瞰碧流。


匹练中分吴越地,双高对表帝王州。


凭虚霁景骄相袭,入暝湖光炯不收。

北高峰上塔,竟上最高层。


尝谓人难到,何当我独登。


天香闻不断,海月见微棱。

灵境斜趋细雨中,山形墓道峙穹隆。


碑前郭带鱼龙水,木末钟飘鹰隼风。


乱竖披猖仍累岁,吟朋散落益思公。

幡竿袅影入青冥,暮鼓朝钟镇不停。


劫火几灰龛底像,西风两减塔层铃。


市人祈福心苗异,庙祝求金口角灵。

巉岩历尽到山门,万木丛边酒一樽。


霜叶步穿僧径滑,松香烟绕谷云屯。


富春山拥螺千点,丁字溪蟠线一痕。

一亭端合搆烟箩,剪棘诛茅费几何。


山到富春终自别,地分僧寺可须多。


回流几叶浮烟艇,返照千峰浸碧波。

方家谷里刘家寺,书记忽云宁少耘。


吴人莫唱楚人曲,肠断竹枝谁忍闻。

破晓轻寒忽满楼,高峰云亦未能收。


萧萧便有风前叶,湖海溪山日夜流。

直上高峰顶,灵山一覆丘。
烟中盘鸷鸟,天际辨孤舟。
落日秋无极,同人我独愁。
半陟神巳慄,极振目逾眩。
分野照可指,山云讵能辨。
藩周县界络,江末海光见。
冉冉投灵刹,盘盘陟峻云。
春山攒地象,朝日观天文。
金策排人境,玄怀涤世氛。
每泛西湖不忍还,高亭数叠出云间。
如今回至高亭路,却望西湖数叠山。
幸奉清游入翠微,阴云漏日照旌旗。
登高预整孟嘉帽,访古闲寻白傅诗。
桂子正传飘岝峉,菊英先喜泛琉璃。
环湖皆好山,最是灵隐秀。
后矗北高峰,前结飞来窦。
绕寺山水幽,巀嵲山门右。
策杖上高峰。
浩荡吾胸。
万方秋气四山同。
蜡屐登临结侣行,高峰胜处还再更。
万木扶疏欲填壑,群山迤逦如环城。
当檐月到徙松影,隔岭风来闻潮声。
欲雨不雨天,有影无影树。
白云从空来,遮断出山路。
闲处春光淡,逢僧共采蒿。
曲盘山磴险,直上塔峰高。
风露侵衣冷,江湖送眼豪。
招提与客共探奇,蔓草垂萝手自披。
千尺悬崖天欲近,一杯沧海世堪遗。
振衣片片青云落,策杖冥冥黄鹄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