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剥皮刺血诚何苦,欲写灵山九会文。


十指沥乾终七轴,后来求法更无君。

江头默想坐禅峰,白石山前万丈空。


山下猎人应不到,雪深花鹿在庵中。

闲堂昼卧眼初开,强起徐行绕砌苔。


鹤氅人从衡岳至,鹑衣客自洛阳来。


坐闻邻树栖幽鸟,吟觉江云发早雷。

浊世住终难,孤峰念永安。


逆风眉磔磔,冲雪锡珊珊。


石室关霞嫩,松枝拂藓乾。

峨嵋来已远,衡岳去犹赊。


南浦悬帆影,西风乱荻花。


天涯遥梦泽,山众近长沙。

唤起赤龙耕玉池,池边龙虎自交驰。


周天一毂三十辐,十二楼前看雪飞。

一别湘山今几载,盗贼纵横尔犹在。


北来铁马猎夷门,金错旗竿绕湖海。


怜我避乱荒村中,杖锡穿云穷崔嵬。

薄云疏雨湿风枝,衡岳猿啼忆此时。


回首那无万里感,向人时作一声悲。


钟仪故有南冠恨,庄舄犹多旧国思。

它国西南隅,亘地岣嵝外。


奇峰七十二,主客雅相对。


辙在想虔游,铭知知禹会。

十载罗浮不下山,古藤缘壁绝跻攀。


自从一别孤峰去,独掩重扉万境闲。


渐老更思依岳麓,此身难免住人间。

已透云门最上关,偶将馀习托高闲。


大师未易鸣孤掌,全豹何妨见一斑。


圆月浅深同湛水,片云来往不离山。

衡山入梦扶床起,拂袖飘然出大荒。


老爱江山得闲散,幸逢尧舜垂衣裳。


长江倒注留人意,峡水深情涤客肠。

三径低回双豸入,一心灯火四人同。


天留好客须微雨,风卷残云邮一松。


灵药由来知有待,诸天此去尚无穷。

不见李泌居,懒残煨芋处。


五峰旧址存,问讯祠前树。


优游南山下,寒暑三十度。

故人知我趣,与我衡山行。


六翮生长风,意气倾洞庭。


北斗垂清光,南山入紫冥。

岳游昔在甲辰,郡下交流粼粼。


拉伴重游过此,顾影犹然旧人。

我西行兮路何之,芙蓉之西西更西。
路堂堂兮不岐,中行独复畴因依。


祝融洒落无朋侪,望伊人兮胡不来。

月之朔,明复生,日六更矣升复升,日月逾迈无留情。


我怀伊人,渺不与我,寄声长江,风雨何溟溟,君来不来我西行。

昨夜梦怀玉,诗卷来高台。


巾石好明月,照入我襟怀。


罗浮志已壮,岂为疾所摧。

驱车渡武溪,路过芙蓉西。


忆我去年游,旧路意皆迷。


去年今年人,王孙芳草萋。

天柱坛前更讲闻,风云变化眼俱新。


还舟传意无传诀,服食惟应更入神。

回雁峰前逢使君,冲风冒雨来追云。


若非底事归期速,天柱坛前其讲闻。

岳顶登歌寄道林,一翁九十云千寻。


八程不惜来嘉会,君来不来春亦深。

谁人不说文衡山,闻说衡山开我颜。


我有衡山旧精舍,相期月底共追扳。

东林寺傍看月眠,月光水色浑同天。


此时好景说不得,不是吾心未发前。

万云长锁祝融峰,千里谁教笑语同。


高翮岂能留白鹤,小堂元未有青松。


墨流枉自悲丝染,阮籍空闻哭路穷。

西游忽忽过秋深,北风萧萧吹客襟。


破锦囊中金一缕,瘦藤枝外石千寻。


丹霞露啄无炊粒,紫盖冥栖谢结阴。

北风浩浩卷征衣,南岳苍苍入翠微。


去去五峰弄明月,寥寥鞭凤祝融西。

丈室掩孤灯,更深霰雹增。


相看云梦客,共忆祝融僧。


语合茶忘味,吟欹卷有棱。

云深石涧寺,树老远公房。


终日风□□,□秋景气凉。


醍醐蒙□味,□□□□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