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行迈南康路,客心离怨多。


暮烟葵叶屋,秋月竹枝歌。


孤鹤唳残梦,惊猿啸薜萝。

岚气空蒙路莫分,上方钟磬隔林闻。


一溪流水新添雨,千仞好山全是云。


举酒未能招五老,题诗谁为寄匡君。

江上春风酒一壶,南来拟共对鄱湖。


夜深独听庐山雨,却放诗人赋小孤。

突尔匡庐又眼前,白笼云气碧笼烟。


天留风景都无恙,我与山灵故有缘。


晴雨漫须询五老,寒暄忽已计三年。

小县深依山水清,时听旧事话遗氓。


万株松古张公种,独秀峰高苏子名。


溪到南安流自浅,岭过大庾地还平。

轩岐术业世相传,荐剡春膺上九天。


指下明分三部脉,囊中不贮一文钱。


拜官北阙初承命,返旆南安独棹船。

夜来怪甚风太颠,掀簸震撼不可眠。


门前铁骑怒拔屋,枕上猛虎飞吼天。


却是庐山夕作雪,杨花未春先擘绵。

过尽重湖复过山,阴凝忽变雪花团。


路迷曲折易成远,风助横斜巧送寒。


忆昨片帆离渡口,特烦千骑驻江干。

君才端可用于时,努力行将彻主知。


出处到头皆分定,相期于道不须离。

丹枫摄摄挂晨霜,笑指匡庐路许长。


且喜眼中无逐臭,自然心地发清香。

谁怜甲子混泥涂,老钝何能展壮图。


方恨此行垂橐去,辱君赠句当骈珠。

穿山深径如行巷,拱道乔枝欲化龙。


开辟从来年代远,不知过尽几人踪。

瑞世词章响佩琚,过人学力更充馀。


盘空紫气难藏剑,照坐青藜趣校书。


已脱尘埃辞矮屋,还将清泚映污渠。

瀑秩秩而可闻,山靡靡而旁绕。


待皓月于台端,睇明河于木杪。

吴头楚尾将三载,芡觜梨腮又一秋。


岂为鲈鱼觅归去,在家饮水百无忧。

三沼流通作一家,清风偏趁夕阳斜。


我来退食知怀愧,敢对波心莲子花。

山阴逸气追千古,不但挥毫一段奇。


到此风流故无恙,游人休问旧来池。

雪堂居士醉方熟,玉涧仙人冷不眠。


送与安州泼醅酒,一年三白是丰年。

万里乾坤一玉山,新春都作腊前寒。


满园柳眼未曾破,何处梅花如许残。


䔩䔩每惊穿屋至,疏疏偏称隔帘看。

织女支机石,云根几许深。


月明偏得照,烟暝杳难寻。


戏彩留奇迹,重题愧夙心。

田里三年两旱乾,茅檐十室九饥寒。


殷勤此日无他事,好把斯民子样看。

秋风千里送飞帆,又戴儒冠俎豆间。


美教古来无鹿洞,清游天下少庐山。


弄乌彩服三年别,骑马青衫一日还。

嗟我与君相会少,半生识面不知心。


如今握手俱头白,避暑携书共竹阴。


长为人材论弃置,肯从幕府坐侵寻。

古来高僧能不俗,俗人以敬僧为福。


近代僧每类俗人,僧俗二般俱碌碌。


是以我惟号半僧,得僧之半亦已足。

珍台闲馆切昭回,笙鹤应无俗驾陪。
天浸祥池三岛向,春迷神囿百花开。
沙鸥泛泛人相近,风燕飞飞隼莫猜。
近托龙门御,钦闻月旦评。
感公非辈行,见我若平生。
杖屦已陈迹,山川空复情。
礼乐三千字,声名五十秋。
士元才展骥,李广不封侯。
香火犹彊健,笙歌足燕休。
我来方与庐山别,你去庐山是故乡。
前日住山浑不觉,如今山远却思量。
故人久已别,出拥朱辕轓。
昨尝枉札素,谓言寻里门。
云胡不践诺,使我心烦冤。
道未中充气未闳,圣神遭遇本寒生。
廷中入愧言无补,岭下来欣治有名。
世路计身焉用巧,古人逢物要推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