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笔底渊源万顷多,卷中句法不随波。


覃思正作青云计,寡和聊成白雪歌。

宦途陆陆未回车,秋桂春萝总负渠。


目送飞鸿千里去,故山应草绝交书。

朝来倾耳得街谈,颇说尘容亦可惭。


从事未知三尺守,醉心空向六经酣。

当年使节反穹庐,解绶归来得少娱。


底事微官又萦缚,强颜文墨受意乌。

楼倚层城拥翠岚,登高送别思那堪。


双溪到郡同流北,千嶂连关尽向南。


澹澹水阴云度渚,萧萧荷响雨鸣潭。

庐之山,峨峨百尺青削玉。
庐之水,滔滔东归遥泻绿。


刚柔摩荡几百年,神发秀启真才育。

除书朝下彩云间,晚岁承恩鬓已斑。


绿酒正怜官舍别,锦衣应喜故乡还。


行经梅岭青春早,吟坐松堂白昼闲。

平原西北古瀛洲,长记征车半日留。


山接全燕从地起,河分二水带城流。


千年王泽诗书古,永日丞厅竹树幽。

洞庭烟浪接吴兴,使者归舟画里行。


浮玉山前万松底,好诗多为别来生。

吴绵百箧练千箱,岁占东南第一纲。


不似朱家贡花石,九重龙衮要文章。

青青杨柳灞桥斜,满酌清樽莫叹嗟。


可是因循成别绪,只应咫尺便天涯。


未论流水千竿竹,且看春风一县花。

漫郎老猗玗,紫芝于蔿于。


二元皆国器,位卑德有馀。


嗟公有祖德,官况复不如。

栽梅一百树,有屋二三间。


此地长宜隐,为官却未闲。


路移存古井,城逼失前山。

蛟门佐邑满,南去候庭闱。


雨露随花绶,云霞避彩衣。


贤声今已著,色养旧无违。

哦松之去争能诵,载月而归取甚廉。
诲掖尚无忘后进,典刑真不愧前瞻。
新诗慰藉知三复,雅意勤渠示一谦。
拍拍新书一纸春,相逢牢落易相亲。
霸陵李广方嗟老,阙里原思乃叹贫。
顾我栖迟甘一壑,感君慰藉重千钧。
世味宁如道味浓,谁令小屋卧元龙。
何当谈笑与双璧,乃假吟哦对二松。
倾盖正欣留槜李,归樯底事取潘葑。
著语相过见一斑,我惭尺寸强跻攀。
羁怀衮衮三江水,去路迢迢万里山。
酒盏逢花寻客处,诗筒将月对船间。
立之何事屈蓝田,隐忍功名古已然。
预信鹓鸿只他日,莫嫌凫鹜尚频年。
征帆夜湿三更雨,去路人欣八月天。
红尘久厌人,湖山猛从事。
巾车出西关,触目饱幽致。
聊从吸鲸饮,发我涌泉思。
世人龊龊例卑嘶,枪榆不识南冥飞。
邂逅逢公能可意,笑呼文举作群儿。
扁舟十日系杨柳,未忍愤然夸疾走。
张君结庐修竹里,一榻清风净如洗。
几番过雨看新晴,帘卷春阴落乌几。
自从作官今未回,家僮日扫林间苔。
急难每闻人共勉,况君骨肉最情深。
不惟友爱弟兄义,正欲怡愉父母心。
花底醉歌忘旅况,灯前欢叙话乡音。
适国曾因问曲江,凤来云气接苍茫。
悬知宫满棠阴在,不尽湘流滚滚长。
一别韶阳九见春,梅花驿路是通津。
尘劳忆得登临胜,锦水丹山属故人。
白茅初底绩,赞府胜才优。
疏凿无容议,储防合细求。
吴侬歌穰岁,使者荐贤侯。
西山爽气喜朝看,堆案相仍政自宽。
笔底烟波孤棹晚,堂中风月一琴寒。
定应投版思佳菊,还念垂纶钓碧湍。
为问徐卿自别离,鸣弦暂佐蜀邦时。
关山迢递疏音况,风雨凄凉屡梦思。
三峡泛舟清夜泊,双松当户绿阴移。
庆远忻城岭海间,儒衣新授长民官。
哦松不可闲风月,栖棘何愁老凤鸾。
夷獠杂居生自遂,包茅入贡政从宽。
三仕为丞不负人,蜀中赤子恋慈亲。
先茔已许号松柏,宣室犹思问鬼神。
偶过草堂留药物,又趋京国拂衣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