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今古相望日已赊,包羲已上孰名家。


不识乾坤真易简,借人门户甚抟沙。

极目长江伤我心,满身风雨立江浔。


帝城此去几千里,一度逢关一寄音。

百尺江边有筑台,自从君去望君来。


黑头了却人间事,更约焚香共小斋。

一著将穷一著通,谢公全局算江东。


眼中论事如章子,是有当年国士风。

家近桐江旧钓台,凤林何日暂归来。


平生章子如相问,道我山中日闭斋。

云去云来等是浮,独凭高阁看江流。


南风莫送东归客,更共江门一日游。

不闻端别驾,敬士如子长。


问道苍梧下,登歌刺史堂。

春棹去江门,溯流焉汲汲。


点笔烟外山,归来看怀集。

宗悫破浪思长风,而我取道行山中。


人间祸福岂自料,古人意气真豪雄。


何不高挂十幅篷,飞桡直渡冯夷宫。

尽日湖山不厌多,画船初泊彩舆过。


路从鸟道冲黄叶,浪打渔矶湿绿蓑。


闲处风光岩壑占,望中天气水云和。

六月萧然似晚秋,登高重整木绵裘。


即看满涧泉初出,知是前岩雨乍收。


碧嶂旋随孤鸟没,白云常傍古松留。

日出城乌起,风高驿马鸣。


山从云际起,人在树间行。


溪罟穷深捕,畬刀废薄耕。

阁道双龙口,箱空俯泬寥。


路斜千虑失,山正百灵朝。


鱼贯联鸠杖,星躔合斗杓。

无地堪容马,朝天只御风。


石形千处险,肉质几人工。


鸟道明如线,篮舆曲作弓。

夫子原尊鲁,登兹意转深。


野龙偏斗血,炉火自销金。


日色旁虹珥,松根满枳林。

电划青徐小,烟浮洙泗低。


虞巡标石纪,秦树听猿啼。


辇路埋金匣,新情鍊木鸡。

众岭群争削,巍楼插独高。


自然留鹤驭,从此有松涛。


海色浮星汉,天心损羽毛。

沙过灵旗闪,风行铁瓦飞。


鬼神司石窦,星月泊僧衣。


五色炫凡界,孤光洞帝畿。

天门真万丈,城郭已千重。


别界开灵府,高居见岱宗。


日光低午照,云影乱诸峰。

王者不贵力,秦皇御辇来。


未观东海日,先上登封台。


琢石难留字,祈天未遏灾。

绿影云俱远,红门路始通。


精神难透石,衣袂易呼风。


峡月疑流雪,山霞似坠虹。

松径开秦代,崖名逾汉时。


风声红日急,石骨绿云滋。


未破洪蒙气,谁知天地私。

百灵开岱岳,万里到孤心。


玉蝶藏青霭,金函閟碧岑。


纡回秦径古,想像翠华深。

地拔云中磴,螺旋屋里湾。


登临情未易,归客路方难。


残雪犹吞岳,寒风只在山。

趋陆持孤锡,依山逐二官。


杉云寒影密,冬岭烧痕宽。


石阁岏巑起,心情委曲难。

巾子峰前□岁盟,观光未久去王城。


匆匆又省安阳墓,不负西风万里行。

金窠大印押班联,剑履缤纷落九天。


餐尽万羊成馁鬼,楸梧何处认曾玄。

前朝谱牒自流传,陵谷那知有变迁。


昼锦英灵俨千古,多应能喜后人贤。

再出东城思惘然,青山依旧绕长川。


昼游追及承恩日,屈指浮生又五年。

九地一阳今渐回,道傍山寺独徘徊。


拾薪煮茗消馀日,刻竹题诗试老才。


黄纸正悬天下望,锦衣遥为故人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