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苍苍寒色未知春,野石荒苔古涧滨。
一段闲情谁可共,相知殊是寂寥人。
踏遍诸方已倦游,螺峰佳处结层楼。
苍厓翠壁相回互,野鹤孤云自去留。
一枕松声都作雨,半帘山色正宜秋。
赵子西江古木居,客游未返十年馀。
蛟龙倔彊垂当户,蝌蚪流传贮有书。
风雨每嗟乡梦远,尘埃近觉宦情疏。
朝来我梦三伟人,振袂而入清风生。
扫门坐需佳客至,邻叟醉墨俄然成。
古木昂藏出涧壑,下临百丈寒泉清。
地静城荒可当山,士衡瓦屋两三间。
作亭领略吾何暇,留待来贤涉笔间。
东坡笔端游戏,槎牙老气横秋。
笑揖退廉博士,信酷似文湖州。
千年老蛟方蜕骨,蹇偃长身擘厓出。
山樵熟视不敢近,似有雷霆护神物。
仙人来自方壶山,何以写此留人间。
鬼谷阴阴苔藓斑,只除猿鹤伴高闲。
丹光或在藤萝外,剑气常留水竹间。
每读内篇消永日,还将生纸写遥山。
桑空河上生贤相,枫老山中化羽人。
未借九关当地轴,还曾八月上天津。
雷烧桐尾琴材古,玉刻龙形剑具新。
怪石疏林远艮岑,经营已近百年今。
楼台白日神仙集,雨露青春草木深。
游豫无忘前圣度,登临还忆上皇心。
万岁之山天半青,广寒宫殿倚空晴。
云生桧柏岩峦暝,日射蒲荷海水明。
白玉阑深仙仗隐,绿杨桥锁小舟横。
古木卧平沙,摧残岁月赊。
有根横水石,无叶拂烟霞。
春至苔为叶,冬来雪作花。
莲堂夜静秋气清,翻经坐对山月明。
流光满地如走汞,南飞绕树鸟鹊惊。
去年见月归故里,今年见月留客邸。
越国神祠人乞灵,铿鍧钟响风前听。
华鲸吼处月在户,惊破幽居尘梦醒。
声声咽秋几昏暮,村叟溪童趁归路。
神人挥鞭马不惊,四蹄踣铁无留行。
至今石磴印遗迹,玉寒隐约云气生。
忠烈功成封越国,千古英灵犹不没。
小溪溪上危桥横,影落长虹波底明。
风翻水漾势夭矫,晚日回光秋雨晴。
不见隮西成五彩,鸟鹊未来石填海。
闵口渡头春水深,渔舟闲系垂柳阴。
有时鼓枻起清唱,听来自是沧浪吟。
绿蓑为衣青箬笠,九陌黄尘不留迹。
盈尖山高云勒齐,樵人采薪费攀跻。
斧声响答递清唱,惊起一个幽禽啼。
空林烟暝日将暮,荷担行行觅归路。
崭然五石如人长,苍藓点身云补裳。
氤氲天外恁舒卷,晓日欲吐生砑光。
须臾变态澹无迹,云石常存千古碧。
古木茏苁高倚天,皮皴干老知几年。
乔枝上经鸾凤宿,蟠根下有蛟虬眠。
三月春风日吹拂,叶幄团团拭新绿。
王郎之画今已稀,笔法宛若云林倪。
修筠晴翻翡翠羽,老树光亚珊瑚枝。
风霜阅历见奇节,雨露长养成幽姿。
二树郁苍苍,根干蟠蛟蛇。
桧老已成铁,梅芳犹有葩。
借问种树人,遗踪邈以遐。
疏林萧瑟已凉天,结阵寒鸦往复还。
落叶风多栖未隐,秋声啼破夕阳烟。
蛰蛇拖修尾,下映赤壁烟。
骐骥久不出,此物甘弃捐。
常恐雷雨至,飞起苍崖颠。
鸣泉泻幽谷,谷响声又激。
上荫百丈松,下有无数石。
会脱炎天屦,坐浸两脚赤。
阳生溪谷温,坼坼冰面破。
渌随波色还,白放云光堕。
野鸥岂知此,终日忘形坐。
拖网潭上归,孤烟出峰背。
稍没寒雾中,微明秋雨外。
起我江湖心,鲈鱼方可脍。
秋风原上菊,百草同蕃滋。
霜至草已死,黄花始离离。
君子不独异,显晦顾有时。
层云冒诸岭,迢迢起何处。
稍与暝烟沉,还随晚风度。
声绝人倚楼,东风月才吐。
春山夜多雨,点蘋生水涘。
谁与赏幽芳,惟有岩中子。
抱琴沙上立,日暮清风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