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楚塞天遥,漓江雨冷,烟云湿透征衣。
指数峰残雪,候雁先归。
堪叹生生死死,今生事、莫遣心违。

经雨斜阳,压云西岭,冉冉欲堕还浮。
渐谯楼三点,唤起千愁。
与醉平分此夜,猛地里、醉去难留。

轻蕉徐出玉龙精,一窍能为三籁鸣。


任是子渊佳赋就,可教明主听新声。

由来子野听偏精,谱得咸阳箫史声。


把向吴山吹一曲,何人不拟凤凰鸣。

少时闻箫白玉台,一曲未终丹凤来。
金濑空明秋水浅,妙音久不闻蓬莱。


吴下老伶燕中回,能以北腔歌落梅。

石栏干畔绿蕉阴,紫竹闲吹学凤吟。


寂寂长门春掩静,商声那得到君心。

黛娥双染为谁娇,长信深沉夜品箫。


一曲梁州相倚恨,露花如水上芭蕉。

可怜嬴氏女,粉绘若平生。


无复乘鸾偶,空馀弄玉名。


隔花疑解语,横笛恍闻声。

长路见秋月,空江连夜明。


吹箫不能寐,举酒递相倾。


贾客或垂泪,羁人多失声。

虎口生涯,凤毛文采,崃山绿到天头。
借好风吹送,寸版银钩。
满眼雍陶句子,蛮嶂远、队队归休。

终南进士太风标,秋影蒙蒙月色摇。


见说江南新鬼大,不知何苦更吹箫。

酥嫩云饶,兰香粉著,罗裙半露还藏。
乍领巾微褪,一缕幽香。
依约玉山高并,皑皑雪、宛在中央。

玉树生埋,香钩殉葬,人间无限伤心。
听山阳邻笛,泪破衣襟。
长忆连床对酒,灯影里、浅笑微吟。

碧凤翘寒,玉宵宫晚,云窗误读黄庭。
恨凌波罗袜,洛浦尘生。
往事风流云散,但翠衾、冷落余馨。

宫树春空,御屏香冷,谁遗金碗人间。
爱一枝紫玉,双凤声蟠。


秋月春花客思,把幽情、都付伊传。

丁卯桥边,宣平宅畔,宫商一片清幽。
有小红低唱,大白狂浮。
不管旁人奇妒,消受尽、竹肉风流。

雨过炎蒸,霉消暑逼,安排葛帔蕉裳。
幸室邻荷院,静极生凉。
多少阑干倚遍,情脉脉、倦引藤床。

璧影欹悬,冰轮初就,凄清乍人帘钩。
想桂宫帝子,甚处空浮。
望断青天碧海,今夜里、多在琼楼。

独携凤管入岩扉,树拂春风草拂衣。


不敢更吹天上曲,恐惊石散作云飞。

明月依然,玉人何处,画桥流水参差。
记短歌催酒,惜别年时。
休问笛家旧谱,寒食近、烟柳丝丝。

镜掩虚尘,枕寒别泪,绮窗暗换春风。
悔翠眉轻别,花月匆匆。
问讯赵家姊妹,看拥髻、都是愁中。

漏咽铜龙,风销蜡凤,醒来犹倚香篝。
对双鸾临镜,妆罢还羞。
满目青山画里,萦别绪、生怕凝眸。

钿委金蝉,钗分紫燕,广寒月缺谁修。
奈吹箫人杳,凤去秦楼。
惆怅遗珍宛在,湘奁启、片玉空留。

杨柳风多,梧桐露落,兰舟初泊方塘。
正画楼酒散,残月微凉。
多少心头旧事,些儿语、刺刺商量。

粉镜全抛,衣香尽灭,更无梦到楼西。
为道潘郎文采,渐减当时。
惟有年年今夜,多情月、长照虚帷。

菊婢标名,凤仙题品,纷纷随处成丛。
甚玉钗浑小,宝髻微松。
依旧花分五彩,毗陵画、总付良工。

婢秀春风,人娇暮雨,恰宜联咏箫楼。
看黄花九字,韵语千秋。
况值催诗雨过,蕉阴细、翠扑帘钩。

吹箫延爽籁,一半是商音。


清夜寥寥永,长河澹澹阴。


篆烟浮月上,凤曲度云沉。

冷侵珠箔雨萧萧。
趁轻潮。
荡兰桡。

渐入清和,已过修禊,卷帘犹怯余寒。
漫绿染、萦墙薜荔,叠砌苔钱。
双燕来从紫塞,衔泥共、软语花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