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出郭已超俗,住溪尤近真。


青天素知我,白雪便随人。


守道何妨贱,藏书不尽贫。

才晴便有蒸炊厄,未雨先怀重膇忧。


岂为形骸悲莫景,政因风土忆中州。


雷麋老木谁能赋,鸢堕空江始欲愁。

一牛鸣地无多远,褦襶经过恐不宜。


风雨潇潇自蚕月,光阴忽忽又瓜时。


缅怀胜践真成梦,尚喜穷居不废诗。

田田荷叶大如钱,拙令无功又一年。


六月京尘传流口,不嫌池上更迁延。

夜半溶溶四面遮,云峰推起阿香车。


只今陇上夸多麦,谁为丘中赋有麻。


喜见绿针初剌水,笑渠青笠趁烧畬。

一刹传经地,诸天诞佛辰。


犹将清净水,更浴涅槃身。


居士应无垢,菩提各有因。

馀花送春暮,群绿迎夏初。


清晨出郡郭,溪山含雨濡。


宿霭昏近麓,初阳滟平湖。

山木绿阴暗,骇云当昼繁。


惊风乍掩冉,积雨连荒村。


映岫若银竹,泻涧如翻盆。

归心如矢路如弓,坐兀轻车又短篷。


百尔动摇山特立,千斯窒碍水旁通。


往哉火倒西流影,行矣霜回北至风。

昨日我登山阁上,前村人落世尘中。


今还望望寻村去,复觉区区与世同。


眼界那分清与浊,心机已破碍为通。

有客难逃热,无台可纳凉。


市中投汉邸,楼上置胡床。


梅润雨谋始,槐清风议将。

朝来骤雨郁烦蒸,晚见疏星挂汉青。
大点忽随风信入,好声先觉梦魂听。
春过种失农犹及,喜极诗成语未停。
行年今已是七十,况世非皆七十翁。
柏儿安女莫迟我,我入泰华游衡嵩。
百花开尽蝶蜂去,绕屋团团杏叶阴。
除却平生我与我,世上谁人识此心。
四度看山到上方,天教南北任徜徉。
相逢斑白人忘杖,得饱烟霞酒谢觞。
宿雾团成郊树绿,和风吹满野花香。
一年已隔山居梦,万壑仍看云影归。
翠竹苍松围地脉,岩花涧水熟天机。
入林密处金承盖,当夏凉时风满衣。
南风吹麦秋,许我续前游。
珠溅泉犹滴,雷鸣瀑乍收。
残碑摩字画,奇石拾溪流。
圣主龙飞宰八区,视朝常在五更初。
煌煌烛影辉金阙,袅袅香烟布玉除。
仙掌每随东旭转,銮旗时为晓风舒。
月色朣朣玉漏停,九天阊阖悉开扃。
云扶六驭来黄道,花覆千官列紫庭。
清跸乍鸣诸殿肃,衮衣端拱万方宁。
山县萧条近水㘭,民风淳朴静呼詨。
荒村日落笛初歇,古寺月来钟乱敲。
聚草群哇喧鼓吹,栖林双鹊竞枝巢。
先声已破鬼门关,蝼蚁残生掌握间。
不信三苗不从化,将军今是赵平蛮。
付托惭无效,趋朝不自安。
恐干天宪重,翻拜圣恩宽。
楮币来中使,琼筵出大官。
长江万舸拥天兵,父老壶浆候远汀。
莫怪风声震遐迩,此行正欲扫膻腥。
北出都门道,红尘污客襟。
号蝉如有意,高柳自成阴。
辙乱思良马,林幽慕逸禽。
清辰未巾栉,远远望山阿。
一夕已如此,长年其奈何。
高斋空寂寞,今日始清和。
澄湖旧足三河注,嘉泽谁将片石磨。
忆昔置田驱积菶,于今抟土阏洪波。
饥金穰木原难料,堰废堤荒可奈何。
宣房沛泽未全消,蒿目流民叹不毛。
万户尽资农部食,诸君谁念圣躬劳。
犹传淮泗河防亟,又报荆吴米价高。
七乡旱泄钱湖水,三日俄成涸辙鱼。
天帝似应怜瘠土,杞人空自念农书。
谁家闭籴思安枕,有吏催科尚满车。
云静长空碧。
照中天、山河弄影,楼台增色。
午夜漏沉庭院静,万籁无声寂寂。
避俗非避世,择交欣择乡。
共泛忘忧物,听雨对胡床。
江湖系舴艋,夜窗灯火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