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绿云架上草龙蟠,马乳含秋露下干。


昨日文园愁肺渴,几丸嚼破蔗浆寒。

白衣人换太元衣,浴罢山阴洗研池。


铁骨不教秋色淡,满身香汗立东篱。

谁砑九秋光。
玉女玄霜。
胭脂队里铁为肠。

粲粲金英美可餐,九秋风露与清寒。


墨君莫妒夫然色,终遣灵均怨子兰。

老眼惊花暗,斜枝落纸愁。


晚来闻冷雨,幻出一篱秋。

湘江闲唱九歌声,栗里应辞五斗荣。


谁谓秋来风物冷,露黄烟翠不关情。

何事采三秀,清时歌考槃。


缅怀长林子,荷衣而鹖冠。


坠露当朝饮,落英为夜餐。

霜落枫林秋气高,霜黄烟翠积湘皋。


青林酒醒西风急,剩写离情寄楚骚。

九月傲霜秋草衰,黄花偏解与秋期。


玉堂天上同声远,满目寒香欲待谁。

故苑寒花何处寻,荒山秋雨绿芜深。

一枝独笑西风里,也似柴桑玩世心。

冻砚呵寒下笔迟,须眉幻出陆天随。


知君绕指冰霜走,更把冰霜吐作词。

卸下前人金缕衣,萧萧玄鬓望东篱。
西风乌帽高情远,细雨黄花旧梦非。
露洗烟光浮嫩萼,云封秋色上疏枝。
间色幽花却耐看,墨香和露不曾干。
魏家池馆如栽得,唤作秋风小牡丹。
淋漓浓墨染香云,秋色秋光总不分。
醉眼只疑乌帽落,令人重忆孟参军。
黄花韵与墨花同,一洗人间万卉空。
不许陶潜都占断,守玄聊且效杨雄。
采菊东篱事已非,按图长是惜芳菲。
西斋谩有盈樽酒,惆怅何由见白衣。
鹅毛剪得墨淋漓,香满秋风洗砚池。
画法若从书法入,赵昌应也学羲之。
浓墨淋漓写折枝,便从纸上见东篱。
玉蟾分得南阳水,一衣秋香满砚池。
披图便欲醉秋光,映竹幽花似有香。
昨日山中新酒熟,先生闲户作重阳。
写到黄花韵更高,墨池秋水染鹅毛。
幽香一掬谁分得,知是并州快剪刀。
谁写鹅毛菊,垐开或半开。
露华如许湿,都向墨池来。
立本丹青不自夸,戏拈秃笔写秋花。
只疑风雨重阳日,夜访柴桑处士家。
松庵道人写墨菊,幽兴宛在山岩中。
轩然苍石立苔藓,枝叶掩冉生秋风。
石傍扶疏出三本,土润根肥气深稳。
道人滴露调香墨,写出秋花一两枝。
愁绝渊明愁未醒,短篱沽酒月明时。
露香秋色浅深中,青蕊黄花自一丛。
最忆南园微雨过,短篱扶杖看西风。
真姿描出石屏东,似有清香递晚风。
千载柴桑几杯酒,不因春色对芳丛。
昔人画梅如相马,此意岂在骊黄者。
希曾墨菊乃似之,是何奇趣幽且雅。
松窗无人高卧起,池水尽黑临书罢。
朵朵秋香水墨妆,棱棱铁面带青霜。
芙蓉妖艳羞相见,零落残红野水傍。
西园公子费隃麋,貌得寒花色更奇。
玄品合栽陶令宅,幽姿宜傍右军池。
青烟落处浑无辨,白露凝时却易知。
熹微衡宇露初干,九月江南动早寒。
肺气暂平新断酒,天香零落醒中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