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达士无外累,隐几依南郭。


茅栋上江开,布帆当砌落。


支颐散华发,欹枕曝灵药。

殊邻覆露同,奉使小司空。


西候车徒出,南台节印雄。


吊祠将渥命,导驿畅皇风。

天子爱全才,故人雄外台。


绿油登上将,青绶亚中台。


亭障鸣笳入,风云转旆来。

龙沙重九会,千骑驻旌旗。


水木秋光净,丝桐雅奏迟。


烟芜敛暝色,霜菊发寒姿。

中宵缇室吹葭管,候晓玄堂驾铁骖。


天子迎阳疏玉户,群方献寿拜金函。


预占黄道卿云见,渐觉朱城淑气含。

外域分都护,中台命职方。


欲传清庙略,先取剧曹郎。


已佩登坛印,犹怀伏奏香。

天都翘首碧云重,粲烂轩车此日逢。


廷尉高门容驷马,司空神剑合双龙。


丹扉夜辟乾坤静,绛阙晨披雨露浓。

万户千门辟草莱,甘泉驰道拂云开。


梯航绝塞中丞绩,柱石明堂大匠材。


邺郡风流齐七子,丰城虹色射三台。

投老溪南幸卜邻,一麾频见宠章新。


养花别圃成三径,种木佳城度十春。


前席遂孤明主意,留鞭难继澧阳尘。

年如卫武尚安强,名似康成善一乡。


三邑久知歌惠爱,西州何幸著循良。


真清在昔传家世,治状由来籍庙堂。

宦达虽无意,安荣自一门。


剖符看令子,曳绶及诸孙。


盛德清难继,高风俗为敦。

作吏馀家法,临民有古风。


政推平易外,人在典型中。


道拟庄生合,年几卫武同。

东望沧溟路几重,无因白首更相逢。


已悲泉下双琪树,又惜天边一卧龙。


人事升沉才十载,宦游漂泊过千峰。

玉蕊天中树,金闺昔共窥。


落英闲舞雪,密叶乍低帷。


旧赏烟霄远,前欢岁月移。

弱岁弄词翰,遂叨明主恩。


怀章过越邸,建旆守吴门。


西圮阴难驻,东皋意尚存。

副相威名重,春卿礼乐崇。


锡圭仍拜下,分命遂居东。


高旆翻秋日,清铙引细风。

上略当分阃,高情善闭关。


忘机群动息,无战五兵闲。


铃阁风传漏,书窗月满山。

至公无暇日,高阁闭秋天。


肘印拘王事,篱花思长年。


绩成心不有,虑澹物犹牵。

立身地位本清寒,下界虚明孰敢干。


惊驾不因风雨恶,到头犹守旧苍官。

金丹大要,不难知、妙在阳时下手。
日用平常须谨独,莫纵虎龙奔走。
心要安闲,身须正定,意在常存守。

泗上频蒙访寓公,十年乖隔马牛风。


谁知迈往青云士,尚寄哀迟白发翁。


浮食即今尸靖馆,育材当日谩儒宫。

英猷卓跞世无多,用不酬材可柰何。


庀邑颂声空制锦,阜财智算谩熬波。


鳣堂积学家传庆,蟾窟登荣子继科。

劲虏欲南窥,扬兵护朔陲。


赵尧宁易印,邓禹即分麾。


野饯回三杰,军谋用六奇。

李大夫,真天人,骨青发黑善养真。


昂藏野鹤七尺身,中隐磊落之经纶。


献策早充观国宾,豸冠直谏惊群臣。

张氏大王父,高皇之故人。


执殳从前驱,﨣﨣称虎臣。


请老解冠剑,归耕长淮滨。

洞庭水波混天色,君山嵯峨奠江国。


岳阳楼头一开眼,造化高深坐中得。


紫绶若若方离腰,浮生万事如云飘。

老彭临安来,惠我以寒山。


尽是化导意,更无一句闲。


顿驱迷误心,尽置针石间。

山绕蒙庵十里阴,两翁逸驾每骎骎。


人随衡雁野云薄,梦绕鳄溪秋水深。


别后诗章清有思,向来游处剩关心。

平生为物役,年纪积渐老。


不省这个意,老得越颠倒。


自读二诗来,迷云扫空照。

人生大块内,徒以蚁旋磨。


不有明眼人,何能知己过。


直指识自性,老甑必破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