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云垂四山泼墨浓,风怒发屋茅遮空。
征人不安纸盖下,猛雨迸射邮亭中。
厩兵色动牵马出,惟恐摧压伤仪同。
彻夜盆翻天井潢,回澜谁障百川狂。
鲲方怒翼思溟海,鼠已摇牙伺太仓。
秋著屏山惊客枕,润添衣笼费炉香。
乘槎有客泛仙潢,咋指泥涂悔我狂。
此去不烦推谢令,向来宁是尼臧仓。
愁惊过雁乡心碎,喜溢浮蛆瓮面香。
雷车谁唤阿香推,酿雨云头簇不开。
猛热急掀江汉立,先声偏上竹梧来。
高唐赋就何曾梦,杜曲诗成不费催。
夜雨倾盆捣瓦沟,檐声汹涌碎江流。
安眠一枕西窗晓,饱饭十分南亩秋。
老火熏天已无迹,频年赤地更谁忧。
家山入望更贪程,造物无心雨与晴。
今日莫愁明日近,一程但作两程行。
生须快意何尝梦,久不还乡亦自惊。
七月十日甲子雨,彻夜檐溜无休时。
野老惊呼后土湿,秋田仰望皇天慈。
孟秋之月月在毕,雨气斗集云深黳。
悬河翻空海水立,万瓦千霤如奔溪。
向来高原变洿泽,巨浪上蹴天为低。
残暑尚为厉,客坐三四迁。
青山一雨过,虚室夜修然。
欣与公子酌,语契中颇宣。
鸣铙进榜入鸡西,骤雨狂风四望迷。
谁谓挥戈能转日,自怜披甲欲沾泥。
功成澥渤霏烟靖,怨入平芜荒草萋。
天涯佳节又逢端,怀古能无吊屈原。
再见炎方悬虎艾,不知何处竞龙船。
参差天上旌旗闪,断续波间鼓角喧。
黑云冥冥来海东,翻盆急雨吹狂风。
惊雷走电昼还夜,倾墙颓屋家几空。
峻湍崔巍卷平地,阴烟上下俄鸿蒙。
危楼摇曳入云高,六月寒生范叔袍。
雨阵射窗同劲弩,风威撼屋肖狂涛。
乾坤若磨随旋转,草木皆兵听怒号。
断鳌立极水倒流,当时何处辨九州。
玄圭告成绿字显,下有桑土高山丘。
六甲乾坤纳壬癸,习坎卦中云雨起。
长安一雨连日夜,摧垣破檐水如射。
出门已见横道波,田中何得犹馀稼。
秋来弥旬雨转剧,夜分不眠坐永夕。
忽听千山起迅雷,送来溟雨满霜台。
万竿银竹参天发,满院琪花簇地开。
坐见乾坤成草昩,俄惊沧海走尘埃。
龙马交战相长雄,一胜一负互始终。
二气胁击威力穷,凝冰迸出焦火中。
跳丸飞炮怒打空,一夜白尽午头峰。
插艾怜时序,衔杯共友朋。
可堪今夜雨,偏妒一年镫。
舫静歌声邈,波喧岸影增。
疑卷江河水,凭空倒泻奇。
波涛千树亚,风雨一亭危。
佳节黄梅过,新凉翠簟知。
匝岁离多泪已盈,化为甘雨溢花茵。
纵生天上犹天忌,始信人间事有因。
天也怜人负此辰,雨沈河影浸云茵。
双星两地分南北,乌鹊填桥恐未真。
海上雷驱雨,人闲陆可舟。
群龙低在野,双燕急归楼。
楚甸连天暗,吴门六月秋。
秋衣重湿海天寒,秀色三峰雨里看。
却恨多情逢佚女,双鬟犹自隔云端。
千山雷雨震天门,万壑飞流万马奔。
莫道游人魂欲断,瑶琴石室倒琼樽。
足下层崖万仞悬,耳边危石一藤牵。
白云冉冉如无地,宿雨蒙蒙只有天。
三月十八苦炎蒸,客子解衣如甑中。
忽惊雷电绕庭户,已见风云盈大空。
雨声倒挽银汉落,水势直与沧溟同。
节序三春半,风尘一客来。
雨藏巴国树,云暗岳城台。
雪浪翻犹没,林花湿更开。
渡口烟初暝,孤舟客未归。
楚天低远岸,江雨撼危矶。
指顾千峰失,空蒙一叶飞。
淮海人何在,幽寻水一涯。
到来云遍野,坐久树栖鸦。
雨脚妨山翠,船头破浪花。
薖园咫尺隔惆怅,客里轻舟泊洞庭。
独夜雁归天漠漠,孤洲风急雨冥冥。
别来魂梦江湖阔,老至诗歌涕泪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