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文昌秘省倍光辉,传道仙郎去复归。


三署会应寻旧草,五时犹得赐新衣。


宫闲常似游丹壑,赋罢多堪献紫微。

片语鸡林百镒传,何人不慕项斯贤。


飞扬北府谈兵夜,磊落南宫谒帝年。


绝塞雄风回白羽,长空明月堕朱弦。

幕拥青油坐绿苔,高牙三辅近蓬莱。


函关吏识终军貌,宣室神占大傅才。


雪地呼鹰回乐堡,霜天驰马赫连台。

突兀龙门重汉都,谁从长揖望司徒。


天边紫雾飘熊轼,日下红云抱辘轳。


种就甘裳连百粤,携来玄草半三吴。

吾闻卢同有茶癖,七碗清风生两腋。


吾闻陆羽称茶仙,铜瓶细酌中泠泉。


古来知味但如此,咄咄新安詹仲子。

桥上相携不厌频,钿车油壁半香尘。


贫将玉树夸词客,老向琼花作主人。


邗浦月华秋似练,曲江涛色夜如银。

十载风期梦寐赊,相逢何意骤天涯。


栽成林屋花千亩,恍入桃源树万家。


画鹢秋分吴苑月,飞凫晴蹴汉宫霞。

湖头晴色罢参禅,又睹风流白下年。


六馆才人争射策,三吴词客候谭玄。


云拖彩服椿庭外,雾拥朱衣棘院前。

紫气丰城望不穷,雌雄龙剑拂长空。


持觞并入莲花社,卜筑同依桂树丛。


天际碧云回锦字,石边流水傍丝桐。

矫矫群龙集,抡才作赋场。


楼船移采石,斧钺驻钱塘。


宦业三台重,乡书一水长。

风裁百僚长,绣斧曳朱衣。


姓氏书长乐,光芒彻太微。


楼台三竺绕,卤簿六桥飞。

郡阁萧条昼掩扉,窗中林岫待玄晖。


东湖亦是桑干水,应望袁山日忆归。

玉署清衔直似冰,文章南斗价逾增。


古槐修竹清阴里,散帙谈诗记我曾。

学省清游易岁年,留台重望借才贤。


鹓鸾故集丹山树,奎壁还联紫极天。


麟阔石渠须制作,碧山沧渚寄延缘。

远别无因问起居,开函初喜得双鱼。


镜中华发年何似,湖上扁舟晚自如。


身健底须求大药,眼明犹复理残书。

问讯金陵河上居,别来风景复何如。


群鸥自占溪翁席,驷马能停省客车。


云树江东频入梦,塞鸿天北漫题书。

词林隽誉重圭璋,师席居贤国倍光。


学馆化行周冑子,制科名起汉贤良。


弦歌夜对金陵月,袍袖春携玉殿香。

却忆吴门濠上居,草堂高阔瞰清虚。


青宫旧识尚书履,石室应藏太史书。


开槛海鸥依钓席,移尊山鸟候篮舆。

清宵琴铎静斋庐,怅望无因奉起居。


寺近独吟孤嶂雪,烛明亲校六堂书。


云中比翼瞻鸿雁,河畔开缄忆鲤鱼。

菰岸雨声急,松门烟浪深。


沿洄趣易惬,怀望思难任。


云物中夏赏,湖天孤屿吟。

咫尺南宫近木天,羡君官府是神仙。


鸾凰会整青霄翼,山水还留白雪篇。

登朝与子最情亲,院宿郊游事巳陈。


暂失凤池官自好,重归山径业犹贫。


遍栽松菊疑真隐,且废讴吟惜病身。

昔约去同载,君去我留仍。


宁知赤骥尾,不得附苍蝇。


对酒叹宵月,买棹怯寒冰。

行辀望已远,悠悠那复亲。


微霜映郊树,斜日暗京尘。


身病嗟行役,情真念吐申。

阆苑仙姑境,祇园珠树林。


炎冈焚白玉,净地待黄金。


诗里烟霞色,轩中水月心。

诸子分镳不待鞭,愈怜肥犬满人前。


何须妙处趋庭说,心学乘闲尽底传。

茗芽封去且随书,林下多惭好物无。


鼻孔撩天犹得在,却须持赠竹香炉。

螀寒蚓叫亦何心,老贼奚堪领活深。


非是交游无远别,几回因此惨离襟。

少有羊曾踏菜园,更教清苦嚼筠根。


何如添得如椽笔,就向西江一口吞。

初时华节漕江东,台阁争留省阁中。


换得一州如斗大,便无人挽信诗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