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村社久巡历,风土公素谙。
立马迎前驺,呼声乐且湛。
公治推至诚,风雨皆和甘。
送公往朝天,公去予独住。
坐公政事堂,尺寸守公度。
宽猛本相济,非敢妄攀附。
三载政大成,青草生囹圄。
受代及瓜期,承乏适命予。
竭蹶步后尘,鲁直公独许。
朱幡出东宁,未至民先喜。
东宁本荒服,伏莽多虎兕。
吏黠营奸私,荆蓁欺兰芷。
三山领十郡,公政惟春暄。
愧予持布鼓,安敢拟雷门。
虑囚参末议,稍稍窥篱樊。
忆昔长安道,同时侍玉皇。
公方翔凤阁,予谬含鸡香。
公才简帝心,捧檄来闽疆。
秦皇并四海,飞剑骋雄略。
穷极世上欲,还希神仙药。
长城既西筑,骊山亦东作。
哀鸣满四墅,四野无稻粱。
可怜声嗷嗷,日夜鸣饥肠。
长欃无处觅黄独,中野惟蒿带烟绿。
三庚朱陆颓骄阳,万里渤澥连荣光。
日精水气荡摩久,倏忽霞采生西方。
霓旌虹靷纚连不可数,烛龙十二招我登崇冈。
澎湖一岛若可弃,乃与台厦相控援。
屹立沧溟大海中,褊小疆隅难比县。
不产禾苗产杂粱,习惯波涛业渔佃。
古道停鞭看打围,征袍乍暖炙斜晖。
弯弧紫燕追风去,攫兔苍鹰贴草飞。
野地割鲜争饮血,村墟沽酒更烹肥。
品题国色总寻常,姚魏争夸压众芳。
不是宣和翻旧谱,何人解赏女真黄。
催放鼠姑花信风,锦茵银烛照鞓红。
何当澹月慈恩寺,传遍新词到六宫。
燕剪双开,扁舟独往,丁湖别具清幽。
小桥撑入,香色目难收。
始信江南好景,从今后、不羡罗浮。
忽讶乾坤一气浮,双丸终古浸洪流。
此身直欲穷三岛,是外犹传有九州。
盘折好循仙掌露,微茫难认大洋舟。
汤汤无畔岸,入望势难收。
没树疑浮芥,襄陵不辨邱。
障川须大力,作楫藉谁优。
空山鸣石鼓,圣水接茶溪。
涧曲众流集,云间一杵低。
风泉闲清听,邻火隔幽栖。
扪读冰壶句尚存,虚亭人坐水云昏。
沙头一雁丛芦没,江上千峰落日吞。
扫叶深林逢白足,扶藤危磴引青猿。
清晨上鲸山,言访凰仙寺。
山行未及半,泉声淙然至。
仰见瀑流悬,十丈乃及地。
虎山春暖共攀跻,飞步凌空下望迷。
城郭万家无近远,烟云几处互高低。
藐姑疑接神人迹,僧寺来寻旧日题。
乘兴登临绝顶来,斜阳一望海门开。
狂涛拍岸新船澳,乱石成堆旧炮台。
鼍鼓有声人气壮,龙旗无色霸图灰。
一片蒙蒙太古色,翠凤青鸾开羽翼。
扪萝蹑屐步步奇,天地文章入胸臆。
松桧森凉鸟道悬,凌空素手挥云烟。
飞观干霄出,疏松隔坞闻。
水声高下涧,山色去来云。
露舄行秋杪,天花落叶分。
费尽年年造化功,精神全在雪霜中。
一枝映带窗前月,消得逋仙作主翁。
昔爱山樵书,今踏山樵路。
江边春事动,梅柳皆可赋。
荦确石径微,白浪洒衣履。
峦冈经亘翠环中,中有山形如覆镛。
晋仙王郭曾登眺,名形婺女金华同。
悬崖积铁数百尺,轮囷老木参天碧。
兰茗寻旧题,愧我昔好径。
妙语为湔祓,清越泗滨磬。
美人尘外姿,胸次澹孤清。
空堂语三日,隐隐金石声。
溪山晴色妍,桃李春意剩。
野服乌角巾,郊游偶乘兴。
同行皆好宾,乐此境物胜。
浮沉日月走雷霆,偃蹇西来气未平。
奔突楚山愁破碎,荡摇坤辅厌支撑。
昔年此地分南北,今日中天洗甲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