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带酒冲山雨,和衣睡晚晴。
不知钟鼓报天明。
梦里栩然蝴蝶、一身轻。

出处荣枯一笑空,十年社燕与秋鸿。


谁知白首长河路,还卧当时送客风。

二妙凋零笔法空,忽惊云海戏群鸿。


清诗不敢私囊箧,人道黄门有父风。

翠浪吞平野。


挽天河、谁来照影,卧龙山下。


烟雨偏宜晴更好,约略西施未嫁。

一片雨,山半晴。
长风吹落西山上,满树萧萧心耳清。


云鹤惊乱下,水香凝不然。

肃城邻上苑,黄山迩桂宫。


雨歇连峰翠,烟开竟野通。


排虚翔戏鸟,跨水落长虹。

南楚秋风日,轻阴太白方。


参差分远嶂,明灭互斜阳。


旋度云间树,还吹山际香。

一夜满林星月白,且无云气亦无雷。


平明忽见溪流急,知是他山落雨来。

冻雨萧条江上来,随风沾洒气幽哉。


陆机茅屋终难住,伍相祠堂亦可哀。


独客飘飘何处去,孤帆寂寂几时回。

鸣鸠声里晚霏霏,乱逐飞花点袷衣。


林气微寒云气湿,满兜春雨塔山归。

山雨洒春城,潗潗声颇急。


窗下读书人,横编揭阴湿。


高鸢饿独叫,远燕寒双入。

雨过西风晚,阴晴向此分。


溪山净如染,犹有未归云。

高柳芳池滟滟春,一泓新绿净无尘。


夜来忽涨西山雨,千尺苍波跃锦鳞。

太史文章汉魏初,碧苔深护九霞书。


闲来倚石看云月,直恐神光贯紫虚。

韩公书院在三峰,斜雨蒙蒙坭屐踪。


数簋青蔬多守阃,一江寒浪印诗筒。


湿云断绩当山缺,水碓丁咚着晚舂。

山中日日雨,松竹早知秋。


清响自深夜,逸人无远愁。


窗虚闻叶落,林暗见萤流。

越山尽处吴山起,山色空蒙雨声里。
冲雨扬舲列玳筵,总是同年旧知巳。
玉山巀嵲张廷芳,春风雍容魏仲礼。
小驻肩舆野水滨,轻雷将雨酿花辰。
板桥中断春溪涨,竹筏遥呼晚渡人。
云气黑催诗思远,江峰青入画图匀。
好雨连宵鸠唤晴,晓行襟袂有馀清。
远游朔塞殊风景,梦到东阡看火耕。
红退桃蹊三月晚,绿添麦垄一川平。
窈窕山房水样清,定回灯影暗还明。
对床不见逃禅晋,竹雨声中梦不成。
短笠团团避树枝,初凉天气野行宜。
溪云到处自相聚,山雨忽来人不知。
马上衣巾任沾湿,村边瓜豆也离披。
飞飞烟雨恼春游,几许馀花水上流。
独有佳人折残艳,归来满插凤钗头。
下山虽幸免颠跻,骤雨冥冥步转迷。
白马已翻青嶂去,黄鹂犹恋绿林啼。
人皆有路通霄汉,我独无桥渡涧溪。
宝熏降自九重天,再款龙祠礼亦专。
谢雨归来还得雨,今年必定作丰年。
弥天膏润人皆喜,连日奔驰我独贤。
连宵风雨太飘飖,颇讶龙吟意气豪。
三座危桥过不易,一溪湍水涨能高。
栖迟王事嗟何及,咫尺威颜敢告劳。
掬水浣山泥,藤床睡初觉。
空山一夜雨,飞爆千峰落。
起来天宇清,晓云露斑驳。
馀寒欺酒不成醺,转觉供诗景物新。
箬笠带归山路雨,竹箫吹老陇梅春。
田君泉石闲招隐,颜子箪瓢自食贫。
青山不趁江流去。
数点翠收林际雨。
渔屋远模糊。
多时海上日光催,犹道千山雨未开。
总被浮云能障断,龙沙不见翠华回。
雨势到孤峰,凉生万壑松。
山头掣紫电,云际挂苍龙。
溪涨鱼争跃,风狂蝶自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