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使者邢襄拥传迟,遥从玉树寄相思。


省中华月秋谁在,曲里高山晚自疑。


岂谓中原仍握手,又从吾世见论诗。

秋风吹渤海,万里朔云乾。


孤雁将何适,南天亦早寒。


帛书衔未至,香稻啄空残。

逐客悽悽重入京,旧愁新恨两难胜。


云收楚塞千山雪,风结秦淮一尺冰。


置醴筵空情岂尽,投湘文就思如凝。

羁游白社身虽屈,高步辞场道不卑。


投分共为知我者,相寻多愧谪居时。


离怀耿耿年来梦,厚意勤勤别后诗。

夜来听雨梦仇溪,梦觉招邀客赋诗。


我自不分官冷热,子须能别酒淳漓。


江头风顺鲈鱼到,天外春归杜宇知。

江城山翠若连环,城下波涛暗楚关。


去计只应劳侍从,归心愿复赐清闲。


百年旧法轩丘外,千里伤怀嬴博间。

笑蹙长蛾熨齿酸,酒阑常记手掺掺。


车边碧树垂朱颗,谁为天涯寄合欢。

日夕风雪佳,相念思乘兴。


忽忆君在远,离忧纷难定。


入门对新诗,满眼冰玉莹。

四方冠盖客京畿,多少年光入鬓丝。


笑语山僧还揭谛,可胜斯道落吾伊。


缉熙许我过无定,万丈飞云一武夷。

二十年前别帝畿,而今衰鬓各成丝。


人情未易分真伪,世路终当虑险夷。


有要但看无欲止,知几端在履霜时。

咫尺荆州地肯容,清光偏照荜门中。


独怜孺子才堪赏,不道诗人巧更穷。


已见千碑传好事,可辞束帛聘镌公。

杨侯坐方丈,手转大法轮。


程侯客西堂,机锋圆而神。


两峰峙寒玉,出语惊天人。

六州铁铸错,四海金为瓯。


兴亡几变灭,明月长清秋。


忆从党祸起,中原堕旄头。

诗礼椎徐徐,律令符急急。


翛然世纷远,爱此山斗入。


政无劝课条,功蔑捕虏级。

春随落絮去堂堂,白发相看作许长。


人物如公犹未节,诸生何敢薄淮阳。

西楼伴食老西堂,拆袜浑无半线长。


推向万山深处去,沉犀桥北望龙阳。

秋风旌节过黄州,杪岁椷书到岭陬。
交谊死生归气概,词华今古接风流。
江翻荆口天齐落,山转滇南地半浮。
舟下徐洪冻已开,故园远在赣江隈。
家家春近栽杨柳,江上行人且未回。
一夜繁霜,便染得、乾坤澄寂。
秋满眼、萧萧云树,凄凄风日。
山色偏供羁旅恨,年光肯为英雄息。
徙倚危阑,爱四面、岚光翠湿。
回首见、疏云黄叶,远林平碛。
老眼都迷秋远近,壮游已遍天南北。
幽栖蓬户欲张罗,岁晏谁期五马过。
上客衣冠留北海,诸生琴剑老西河。
身归白社思廊庙,门掩青山对薜萝。
高梁鞭弭未能胜,台上行春不共登。
白雪风流知郢下,青云车骑忆平陵。
声闻岂但西皋鹤,搏起还看北海鹏。
大寒江上路初分,消息劳将尺素闻。
吹笛故能陪汉将,杨舲犹自吊湘君。
洞庭晓色鱼龙阵,沅浦春风雁鹜群。
涕泪椷书手自题,故人偏忆庾安西。
孤城落日临青海,千骑浮云过月氏。
射石不妨能饮羽,闭关何事更丸泥。
辽海君如管幼安,萧条一骑客行难。
堠边星落秦皇戍,战后云愁汉将坛。
驿路飞沙千里暗,海风吹雪万山寒。
昔从法署颇经年,尚记持觞芍药前。
南郡儒生劳绛帐,西京宾客待青毡。
登楼赋倚荆江月,握管书题郢树烟。
嵩台东去过严城,虎旅遥看十万行。
山带星光开晓色,日高云彩炫春情。
昆仑关外夷方垒,浪泊沙边汉将营。
十载萧萧麋鹿姿,那知出守得同时。
黄山白水空孤讽,叠嶂双溪属好诗。
击柝晓传邾子国,举鞭春到习家池。
此是鄜州月,人间应更无。
欲垂清夜泪,桂影莫扶疏。
绝域淹行役,书空不自休。
谩持苏武节,倦倚仲宣楼。
邻媪能知己,吟翁岂重愁。